巴子城
①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元和志》卷33合州石镜县: 巴子城“在县南五里”。明正德《四川志》卷13:合州巴子城“在治南五里。一名临江故城”。
②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旧唐书·地理志》 武宁县:“汉临江县地,周分置源阳县,隋改为武宁县,治巴子故城。”
①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元和志》卷33合州石镜县: 巴子城“在县南五里”。明正德《四川志》卷13:合州巴子城“在治南五里。一名临江故城”。
②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旧唐书·地理志》 武宁县:“汉临江县地,周分置源阳县,隋改为武宁县,治巴子故城。”
在今广东云浮市西。《清一统志· 罗定州》: 蒲竹径 “在东安县西。《县志》,自西北径口达东南径口,延袤二十余里,两崖峻峭,茂林蔽天,瑶贼盘据其中,人迹断绝,为东山第一畏途。万历十六年,兵备陈文衡始改辟
又作澎湖屿。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明史· 地理志》 泉州府晋江县: “海中有澎湖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彭湖屿 “在府东南海中。山形平衍,东西约十五里,南北约二十里,周围小屿颇多。自
即今湖北竹溪县城。明置巡司于此。成化十二年(1476)改置竹溪县。
亦作木靖关。在今宁夏海原县北。《新唐书·地理志》:原州平高县有木崝关。
元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为江西省,治所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市)。民国时治所在南昌市,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简称赣,别称豫章、江右。在中国东南部,北临长江,南依南岭,东傍武夷山,西负罗霄
在今广东高要市西。《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林田山砦 “在府西。瑶寨也”。
清于平番堡置,属松潘镇。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六里镇江关乡南。《清一统志·松潘直隶厅》:平番营“地名黄沙坝。其地宽平,可容千骑,为四十八砦番夷出入之地。明万历十四年建城堡,周一里有奇。本朝设都司驻防
即今河南淇县之沦河。《水经·清水注》:“清水又东与仓水合,水出西北方山西仓谷,谷有仓玉珉石,故名焉。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又东南复出,俗谓之雹水。东南历坶野。……又东南入于清水。”
一作押宝砦。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五十八里禾库。地极高寒。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吴陇登世居其地”,起事时凭以为固。清军征苗时 “楚中设粮台于此”。
一作咀剌建国。国都在低宝那城(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流域)。唐置昆墟州都督府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