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常德府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为常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常德府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常德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常德府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为常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常德府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常德府。
又作夹店、郏家桥。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十五里郏店。因北宋水利学家郏亶父子居此,故名。
即今陕西南郑县治。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南郑县: 周家坪 “在城 (今汉中市) 西南八十五里”。1961年南郑县迁治于此。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Kapwas河上游Melawi河一带,在昆甸东部山中。清谢清高《海录》卷中:万喇国“在昆甸东山中,由昆甸北河入万喇港口,舟行八九日可至”。
又名甲城。在今江苏句容县南。《南史·周弘让传》: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周弘让“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盛垒”。宋《景定建康志》卷20:仁威垒,“故老相传达溪将军屯兵于此。或云弃甲,因名甲城
一名神山,亦名鸣山。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五十里。《舆地纪胜》卷21信州:自鸣山,“《旧经》云:上有湖,中有藤围丈余, 上干云霄,枝叶四垂。天欲雨则水涌有声,故名自鸣山”。《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自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金坪乡东。岭长1公里,因岭上有土地庙得名。《明史·张献忠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乃悉众攻楚兵于土地岭,副将汪之凤战死,遂陷大昌”。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改淮宁军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改名彰义军。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宁军节度使改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年)
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南仁和镇。民国初置县佐于此。1988年改名仁和镇。
北宋元丰六年(1083)置,属诚州。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明置收溪寨巡司。《方舆纪要》卷82靖州通道县:收溪寨,“《志》云,州至广西融县,古无通途。宋知诚州周仕隆,始遣人由收溪小径趣广西,观山川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十五里,临青衣江。《寰宇记》卷74夹江县:“平羌化山在县西一十里。《图经》云:天下二十四化,此其一也。道士常正一得道此山,丹灶履迹存。”《方舆纪要》卷72夹江县:平羌山在“县西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