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县

平原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北击齐,“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即此。西汉为平原郡治。东汉为平原国治。北魏为东青州治,后属安德郡。北齐始移治今平原县。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清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②南朝宋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三十里平原村。北魏属东阳平郡。北齐徙今山东宁阳县。隋改名龚丘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二十里好生镇北。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移治邹平城(今邹平县北)。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邹平县。

④北魏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或西和县境。北周废。

⑤隋开皇十年(590)改龙乡县置,为泷州治。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

⑥唐永隆二年(681)置,属思唐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西北。长庆三年(823)改为思和县。


(1)古县名。(1)南朝宋大明中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属鲁郡。北齐文宣帝移治今宁阳县,属任城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名龚丘县。(2)南朝宋武帝侨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南。属平原郡。北齐属东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移治今邹平县北,属齐州。十八年改为邹平县。(3)隋开皇九年(589年)以龙乡县改名,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为泷州治。开皇十八年改为泷水县。(4)唐永隆二年(68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西北。属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改名思和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北部。属德州市。面积 1105 平方千米。人口44.7万。辖8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因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故名。战国为赵平原邑。赵惠文王封弟胜为平原君,即此。秦置平原县,治今县南,属济北郡。《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西汉于此置平原郡。北魏属安德郡。北齐徙今治。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临德道,1928年直属省。抗日战争时期历属冀南区、冀鲁边区、渤海区。1950年归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1994年属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向东北倾斜。境内有马颊河、赵王河、洪沟河、鬲津河、德惠新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特产绢花、羽毛画。工业有轻工、纺织、机械、水泥、化肥、建材、食品等。京沪铁路、105国道、济德公路经此。古迹有龙门、千佛塔等。


猜你喜欢

  • 建兴郡

    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治所在阳阿县 (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废。和平五年 (464) 复置,永安中又废。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578) 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 和博克河

    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2: “塔尔巴哈台城东曰和博克河,发自和博克赛里山,三源并出,东南流,经库克申仓北,左会博依伦水,又东南伏于戈壁。”

  • 枕头

    即镇头集。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十里振头乡。

  • 郅支城

    即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汉书· 陈汤传》: 建昭三年 (前36),西域副校尉陈汤伐匈奴郅支单于,“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汉兵纵火,吏十争入,单于被创死”。

  • 东台

    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十里。《方舆纪要》卷32宁阳县“青川村”条下:东台“俗名梁王点军台”。

  • 乌隆古河

    又作乌陇古河、乌伦古河。即龙骨河。今新疆青河、富蕴、福海三县境。有二源:东源布尔根河西流,西源青格里河南流,相会于青河县南,西流名乌伦古河,经富蕴县,至福海县西南,入布伦托海。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

  • 喀穆尼峰

    又作喀木尼哈达。在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北。《清一统志· 黑龙江》: 喀穆尼峰 “在黑龙江城南界”。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黑龙江城》:“佛思亨山之西有喀木尼哈达。此皆黑龙江右岸之山也。”

  • 皇穹宇

    俗称回音壁。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北。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位之地。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为今名。清乾隆十七年 (1752) 重建。有东西配庑各五间,存放圜丘祭祀的神牌。正殿

  • 尉犁国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其都城在今新疆焉耆县西南紫泥泉。三国时为焉耆国所并。(尉yù) 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尉犁城,一说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南紫泥泉一带。属西域都护。后为焉耆所并。

  • 永昌府

    宋大理置,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保山市、永平县以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北,东抵澜沧江,西抵怒江。元至元十一年(1274)降为永昌州。十五年(1278)复为府,属大理路,为大理金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