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庄浪卫

庄浪卫

明洪武十年(1377)改庄浪县置,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十二年(1379)为陕西行都司治所。二十六年(1393)陕西行都司徙治甘州卫,庄浪卫仍属陕西行都司。三十一年(1398)降为庄浪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复升为庄浪卫。清康熙二年(1663)又降为庄浪所。雍正二年(1724)改为平番县。


明洪武五年(1372年)平河西,改庄浪县为卫(一说十年改庄浪县为卫),治今甘肃省永登县。辖境约当今黄河以北的庄浪河和大通河下游之间地。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间,陕西行都司治此。后降为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年)复为卫。清康熙二年(1663年)又降为所,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平番县。地当长城要冲,为军事要地。


猜你喜欢

  • 沙涧渡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南十里黄河北岸。《清一统志·解州》:沙涧渡“唐时造浮桥于此,西南去河南陕州十五里”。即此。

  • 丹稜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改洪雅县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丹棱县。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2丹棱县:“取多棱川之名。”大业三年(607)属眉山郡。唐武德二年(619)属眉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眉

  • 昌明州

    亦作昌化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 千秋观

    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鸿禧观“在会稽县治东北三里,即唐贺知章宅,置为观,名千秋,宋改今名,为朝官典领之地。明永乐中,又改为明真观”。

  • 苏祗县

    隋开皇初改苏祁县置,属嶲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大业初属越嶲郡。《隋书·地理志》 苏祗:“旧置亮善郡,开皇初郡废。有孙水。”唐复为苏祁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苏祁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西昌市

  • 淮扬道

    1914年依前淮安、扬州两府辖境置,属江苏省。治淮阴县 (今江苏淮阴市)。辖境约当今江苏泗阳、淮阴、洪泽、金湖、高邮、扬州、仪征以东,泗阳、淮阴、涟水、滨海以南,邗江、江都、泰州、泰县、海安以北地区。

  • 毗善县

    隋置,属珠崖郡。治所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唐武德五年 (622) 改名富罗县。古县名。隋置,治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北。属儋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富罗县。

  • 黄墟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资治通鉴》: 东晋太和四年 (369),桓温北伐,前燕下邳王慕容厉 “帅步骑二万逆战于黄墟,厉兵大败,单马奔还”。即此。一说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南。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东晋太和四年(3

  • 荞甸

    在今云南晋宁县西。明万历 《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 万历二年 (1574) 8月,“征荞甸等夷平之,立营戍守,六郡乃安”。清康熙 《昆阳州志》卷6: “荞甸,在州治西六十里……天启二年,命守备杨明廷

  • 沙河

    ①又名㶟余河、温余河、榆河。即今北京市东北温榆河。有南、北两水。北水称北沙河,源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县南。南水名南沙河,源自海淀区西北龙泉寺,汇西山诸泉东流,于沙河镇东南窦各庄与北沙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