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庄镇

张庄镇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南十五里张庄。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西南有“张庄”。


(1)在山西省平定县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750。因姓氏得名。1949年属平定县第一区。1953年设张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2年古贝乡、阳胜乡并入。地处阳胜河中游丘陵河川区。主产玉米、谷子、小麦、豆子,并产蓖麻、苹果。有农机修配、煤矿、炭素、硫黄等厂。207国道经此。古迹有药林寺。(2)在江苏省盐城市城区西部。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2500。1957年分属龙海、环城乡。1958年东片属龙冈公社,西片属盐城公社。1960年为盐城县综合示范场,1961年改名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属盐城郊区,1996年划归城区。2000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蔬菜等。有塑料、针织、建材、齿轮、机械、汽车修理等厂。靖盐高速公路经此。(3)在江苏省沛县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9.1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800。1840年山东张姓迁此,故名。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1年改置镇。2000年崔寨镇并入。产小麦、稻、玉米、棉花、花生、冬桃等。有电缆、冶金粉末、建材、油漆、橡塑、防腐材料、碳素等厂。徐沛铁路贯纵乡境,设湾集站。徐沛河通航运。徐沛、敬五公路在此交会。(4)在山东省邹城市东部山区。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1.3万。明初张姓先来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张庄”。1949年为张庄区,1953年改为第六区。1955年撤销张庄区,所属七乡分别划入王村区、田黄区和城前区。1958年设张庄公社,1983年复改设张庄区。1987年改设张庄乡,1994年建镇。东大河发源于本境。主产花生、甘薯、小麦、玉米。有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岚济公路和县乡级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禹城市西北部。面积54.64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1518。明永乐年间张氏建村,故名。1949年分属禹城三区、四区、五区。1952年建八区(区址张庄),1956年改称张庄区。1958年2月建张庄乡,同年9月建立张庄公社。1984年置张庄镇。普天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和棉花。有砖瓦、粮食加工、榨油等厂及建筑公司。京沪铁路经此。古迹有刘通古墓,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立的八棱石刻金刚经幢,铸于金代两吨多重的铁钟。(6)在山东省沂南县中部偏南。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人口 4000。以姓得名。1949年称沂南县第九区。1958年成立张庄公社,1961年设张庄区。1968年改设公社,1985年改镇。汶河流经。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花生。有板簧、水泥、面粉、建材等厂。沂青、沂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大岱村的法云寺碑两座。纪念地有罗荣桓指挥的“留田突围”旧址。(7)在河南省中牟县西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张庄街,人口 4000。明代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张家庄。清称张庄镇,民国时改名张庄街。1961年置张庄公社,1989年建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玉米、甘薯、谷子、棉花等,并产西瓜、花生、红枣、柿子、杏等。西北部为县主要红枣产区。有湖桑养蚕业。有预制件、砖瓦、橡胶配件、腐竹等厂。中张公路经此。古迹有战国焦城遗址。


猜你喜欢

  • 杜平

    战国秦邑。在今陕西澄城县境。《史记·秦本纪》:孝公七年(前355),“与魏惠王会杜平”,即此。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境。《史记·秦本纪》:秦孝公七年(前355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即此

  • 又作顾。夏方国。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为商汤所灭。《诗经·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或说雇即扈,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春秋》: 文公七年 (前620) “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

  • 东社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二十二里东社乡。旧属南通县。民国《南通县图志》卷1有东社。为海滨三余镇入县孔道。(1)在山西省原平市东南部。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王东社,人口 178

  • 赵征村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北。即六塔河口。《宋史·河渠志一》: 嘉祐元年 (1056) 刘恢奏: “ (六塔河) 口乃赵征村,于国姓、御名有嫌,而大兴臿��, 非便。”

  • 林县

    蒙古太宗七年 (1235) 改林州置,属彰德路。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宪宗二年 (1252) 复为林州。至元二年 (1265) 复改林县,未几复为林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林县,属彰德府。民国

  • 百丈山

    ①又名百丈岭。在今江西新余市东南七十里,接峡江县界。《寰宇记》卷109袁州新喻县:百丈山“顶阔百丈,因以为名。顶上有葛仙井,井畔有庙”。②又名大雄山。在今江西奉新县西一百二十里,与修水县接界。《寰宇记

  • 乌鲁木齐河

    亦作阿勒塔齐河。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境。源出乌鲁木齐县南界,北流经乌鲁木齐市、米泉县,至昌吉市北潴于白海子。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1:乌鲁木齐河“源出乌可克达坂,东曰库尔齐勒河,西曰阿勒塔齐河,会以北流

  • 永宁监城

    亦作永平监城。明永乐七年(1409)建。即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永宁镇。明《辽东志》卷2:永宁监城在“盖州南一百五十里,隶苑马寺”。

  • 宝清县

    1916年析密山、同江二县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宝石河 (今黑龙江省宝清县)。因濒宝清河得名。清乾隆 《盛京通志》 卷27: “蒙古语,波亲 (宝清),猴也。” 1928年直属吉林省。1945年划

  • 榆阴城

    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晋书·慕容皝载记》: 东晋咸和八年 (333)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军于广安,“逸豆归惧而请和,遂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胡三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