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张秋镇

张秋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方舆纪要》卷33东阿县“安平镇”条载:“五代周显德初,河决杨刘,遣宰相李谷治堤, 自杨刘抵张秋口, 即此。”北宋置景德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置都水分监治此。俗仍谓之张秋镇。明弘治七年(1494)河决,命刘大夏治之,塞决口九十余丈,筑滚水石坝,功成,赐名安平镇,置北河都水分司治此。清亦名张秋镇,为阳谷县重要集镇。


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南部、古运河与金堤交汇处。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张秋,人口 8400。此地原名张秋口,因连年秋季河水上涨泛滥成灾取名。当地居民因忌水灾将“涨”改为“张”,称张秋。五代周世宗显德初,曾遣宰相李谷治堤于此。金时称景德镇。明初称张秋,弘治八年(1495年)称平安镇。清代复称张秋。镇境1952年为寿张县五区。1958年改公社。1964年划归阳谷县仍为公社驻地。1984年改为张秋镇。京杭运河流经。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苹果等。有食品、服装、机械加工等厂。有公路接聊商公路。名胜古迹有景阳岗、挂剑台、黑龙潭等。


猜你喜欢

  • 古宋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九姓长官司(九姓乡)置,属永宁直隶州。治所即今四川兴文县(中城镇)。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60年撤销,地入叙永县,改县城为中城镇。1983年划属兴文

  • 上县

    西魏置,属绥州安宁郡。治所即今陕西绥德县。隋为雕阴郡治。唐初复为绥州治,天宝元年(742)改名龙泉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陕西省绥德县。寻废。隋大业元年(605年)又置。为雕阴郡治。唐为绥州治。天宝元

  • 丹岭县

    隋置,属同昌郡。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唐神龙元年(705)废。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属芳州。大业初属同昌郡。武德元年(618年)仍属芳州。境内皆党项诸羌。唐神龙元

  • 张洪镇

    清置,属三水县。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张洪镇。在陕西省旬邑县西南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洪中街,人口 3900。镇以驻地名。元至元年间名张空。明洪武年间改名张洪。1950年设张洪

  • 白普关

    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16定边县:白普关“在县北螺盘山上,为控扼之地”。

  • 慵岭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丰县: 慵岭在 “县南二百里。岭路崎岖,登陟甚艰”。

  • 牟氏庄园

    又称牟二黑子地主庄园。在今山东栖霞县北五里古镇都村东。牟墨林(1787—1868),字松野,绰号牟二黑子。庄园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大地主宅院。有房屋四百八十间,门楼约三十个及

  • 红杨树镇

    即今安徽芜湖县南二十里红杨镇。旧属宣城县。清嘉庆《宁国府志》卷12:红杨树镇“距城五十五里”。

  • 吉水县

    南唐保大八年(950)析庐陵县置,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吉水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吉水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吉安府。民国初属江西庐陵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中部。属吉安市。面积 247

  • 碧霞元君祠

    在今北京市西北妙峰山。明末创建。清康熙十二年 (1673) 改称北顶天仙庙,由道士住持。康熙二十八年 (1689) 改由僧人住持。乾隆二十六年 (1761) 重修后改名灵感宫。正殿龛座上列坐眼光圣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