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扞关

扞关

①一名楚关。在今湖北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南。《战国策·楚策》:张仪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不费马汗之劳,不至十日而拒扞关,则从竟陵巴东,尽城守矣。”《史记·楚世家》:“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关以拒之。”皆即此。《水经·江水注》:“江水自(江)关东径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 以相防捍。”

②即江关。在今四川奉节县东赤甲山。《续汉书·郡国志》:鱼复县有扞关。《后汉书·公孙述传》:“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 东据扞关。”即此。

③一作挺关。或作遗遗之门。战国赵地,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


(1)即瞿塘关,又作江关。春秋楚筑。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北岸赤甲山上。《后汉书·公孙述传》:东汉初,“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2)即“遗遗之门”。


猜你喜欢

  • 阳关

    ①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约六十里汶水东。《左传》:襄公十七年(前556),齐攻鲁,使“高厚围臧纥于防,(鲁)师自阳关逆臧孙,至于旅松”。又定公七年(前503),“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

  • 特呈山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特呈岛上。《方舆纪要》 卷104吴川县: 特呈山 “在县南六十里。山势秀拔,竦立海中,与雷州府遂溪县平乐海岭相邻。山北有茂晖场,产盐”。

  • 夫彝水

    又名夫水、西延水。在今广西资源县境,为资水上源。《清一统志·宝庆府一》:夫彝水,“《府志》:源出全州宝鼎山,北流百里至新宁县东为大罗江,与武冈渠、济二水合流入资,可通舟楫”。

  • 散渡河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北五里。《方舆纪要》卷59伏羌县: 散渡河 “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渭”。

  • 百梁县

    南齐置,为百梁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隋开皇初废。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为百梁郡治。梁、陈间废。

  • 乾齐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附近。《三国志·魏书·张恭传》: 黄初元年 (220),“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乾齐二县”。晋改属敦煌郡。北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

  • 云盖山

    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海澄县:云盖山“在县东南,有石室,容数百人。岩岭巉峻,云气尝覆其顶”,故名。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云盖山“峰峦秀丽,望之如盖。亦

  • 万州

    ①南朝梁大同二年(536)置, 治在宣汉县(西魏改为石城县,在今四川达川市)。唐杜佑《通典》卷175《州郡》:万州“以州内地万余顷,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开江、宣汉等市县地。西魏废帝二

  • 广恩县

    北周置,为广恩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双岔乡。隋开皇初郡废,县属旭州。仁寿元年(601)改为洮河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为广恩郡治。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洮河县。

  • 枫木岭关

    在今湖南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1新宁县: 枫木岭关在 “县东百二十里。旧为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