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扬州市

扬州市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


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4 平方千米)。人口453.6万(市辖区112.5万)。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和宝应县,代管高邮、江都、仪征3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维扬区。战国时为广陵邑。秦置广陵县。后历为国、郡、州、路、府等治所。西汉初为荆国、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改名江都国,并置江都县。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改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改为广陵郡。三国魏迁治淮阴县。东晋还治广陵。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为侨南兖州治。北齐改东广州,又为广陵、江阳郡治。陈复为南兖州。北周改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州为扬州,是为三国吴以后置于今南京市之扬州移今市之始。开皇十八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大业初废州改为江都郡,改县为江阳,又移江都县于今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兖州,七年改邗州,九年复为扬州。天宝初改广陵郡,乾元初复为扬州。五代初杨行密称吴王,都于此,改为江都府。南唐复改江阳县为广陵县。宋称扬州,省广陵县入江都县。元置扬州路。元末朱元璋改淮海府、维扬府,旋称扬州府。清仍称扬州府。1912年废府留江都县。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析江都县城厢置市。1951年改由苏北行署区直辖。1953年属扬州专区,为扬州专署驻地。1954年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复属扬州专区。1970年为扬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3年扬州地区撤销,改设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所属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九县划入。1986年仪征县改市,1987年兴化县改市,1991年高邮县改市,1992年泰兴县改市,1993年靖江县改市。1994年江都县改市,泰县改姜堰市。1996年泰州市升设地级市,将泰兴、靖江、兴化、姜堰四县级市划归泰州市。2000年邗江县改区。地处江淮之间,京杭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为主,并产蚕茧、茶叶、花卉、竹木。水产养殖业较发达。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有机械、造船、冶金、纺织、化学、电子、仪表、建材、食品等工业。以产酱菜、玉器、漆器、绢花著名。长江、京杭运河、通扬运河和宁通、京沪高速公路、328国道等为交通干道。市境南部建有润扬公路大桥。有扬州大学等高等学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唐城遗址、文昌阁、史可法祠墓、文峰塔等。


猜你喜欢

  • 铜柱滩

    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注入长江处。《水经·江水注》: 江水 “于黄石, 东为铜柱滩”。《寰宇记》 卷120涪陵县: 铜柱滩,“ 《周地图记》云: 涪陵江中有铜柱滩,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

  • 宜都县

    南朝陈天嘉元年 (560) 置,为宜都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枝城市。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名宜昌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名宜都县,为江州治。后属硖州。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荆州府。民国初

  • 同并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咸宁五年(279)废。东晋哀帝时复立,仍属建宁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弥勒县境(

  • 江蓝厅城

    即锦田镇。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码市镇。清道光十二年(1832)江蓝理瑶督捕同知驻此。

  • 华严寺

    ①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区西南隅。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辽史·地理志》:清宁八年(1062)“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保大二年(1122),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

  • 乌头山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乌头山“在均州东三十里”。

  • 灵山墟

    即今广西容县南灵山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容县图:南有灵山墟。

  • 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此 (一说封尧后)。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自西周至战国,皆为燕国都城。《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一年 (前226),“王贲攻蓟,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丹军,取燕蓟城”。即此

  • 岵山

    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北。《新唐书·地理志》: 内乡县 “有岵山”。《宋史· 孟珙传》: 南宋绍定六年 (1233),宋将孟珙料金将武仙,“将上岵山绝顶窥伺”,乃设伏破之。即此。

  • 七宝镇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西北十里七宝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北七宝镇“旧有南北二七宝寺,镇在其北,因名”。《清一统志·松江府二》:七宝镇“在青浦县东南四十五里,居华亭之东北,上海之西南,为三县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