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承德县

承德县

①清康熙三年 (1664) 置,为奉天府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光绪间为奉天省治。宣统二年 (1910) 废。1913年改奉天县为承德县,1914年改为沈阳县。

②1914年置,属热河道。治所即今河北承德市。1928年属热河省。1949年迁至今治下板城。1956年属河北省。


(1)古旧县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治今辽宁省沈阳市。为奉天府治。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入奉天府。1913年府废,以其直辖地置奉天县,寻改名承德县。同年因与直隶省承德县重名,改名沈阳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北部。属承德市。面积 4049 平方千米。人口47.3万。辖8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下板城镇。清为承德府地。1913年废府置承德县,治承德,意为“承受德泽”,属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45年析置承德市,1949年县人民政府迁驻今址。1956年热河省撤销,改属河北省承德专区。1958年并入承德市。1961年复设承德县,属承德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4年改属承德市。地处燕山山地区,北高南低,滦河、老牛河、武烈河等纵横县境。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玉米、高粱、谷子,盛产苹果、梨。为省玉米、果品生产基地县。有农机、化肥、建材、酿酒等工业及煤、磷矿。冰洲石产量居全国之首。京承、锦承、承隆铁路和101、112国道、承赤东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汤泉、天桥山、朝阳洞等。


猜你喜欢

  • 转经楼

    又名转经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57懋功厅: 转经堂 “在崇化屯广法寺左。旧为金川寺土妇诵经之所”。魏源 《圣武记》卷7: “勒乌围其官寨,碉坚墙厚,西临大河,迤南有转经楼

  • 司吾山

    亦作㟃峿山、司镇山。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为马陵山支脉。《水经·沭水注》: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径司吾山东,又径司吾县故城西”。

  • 永平寨

    ①北宋置,属延安府延川县。即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②北宋置,属邕州。治所在今越南谅山省南禄平。元以后废。③即今福建武平县北永平。《方舆纪要》卷98武平县“象洞寨”条下:“又永平砦,在县北六十余里,地

  • 应城县

    ①南朝宋置,属安陆郡。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清雍正《应城县志》卷1:“县名应城,或云当时以为此地应作城,故名。或云冈阜周环,隐隐如城,故名。”西魏为城阳郡治。隋开皇初属安州。大业二年(606)改名应阳县

  • 石门隘

    在今湖南新宁县西北三十八里万峰乡。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宝庆府二》:石门隘“在新宁县西。有土城。明尝移武冈州巡司于此。后巡司仍归州,设隘长、统制、大绢等峒”。

  • 永昌节度

    唐南诏置,治所在永昌城(即今云南保山市)。辖境北部抵缅甸、印度及我国西藏交界处,东抵怒江;南部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南达小黑江。宋大理改永昌府。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治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市隆阳区)。

  • 蒲圻湖

    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之西凉湖。《元和志》卷27蒲圻县: “吴大帝分立蒲圻县,因蒲圻湖为名。”《方舆纪要》 卷76蒲圻县: 蒲圻湖 “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西良湖。源出咸宁县峻水岭,流合诸溪潭水而成湖,下流

  • 珍溪场

    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珍溪镇。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罗云里有 “珍溪镇场”。

  • 十六路

    南宋建炎元年(1127)诸路遍设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政,代替转运司成为一路的主要统治机构。南宋初分境内为:两浙东、两浙西、京西南、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潼川府、利州、

  • 黑堌堆遗址

    在今河南永城市西五十六里王楼村西北隅。高出地面1.5米,面积1800平方米。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表土中有商代陶片和卜骨,下即为龙山晚期文化层,厚2.5米以上。清理出房基九座。出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