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抱阳山

抱阳山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十里。《金史·地理志》: 清苑县 “有抱阳山”。《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引 《旧志》: “两峰环抱南向,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以花木蓊翳,亦曰花阳。有石洞数十处。又有龙潭,水常不竭。”


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海拔361.5米。因十余座山峰由主峰两翼向西南、东南伸展,环山抱阳而得名。又因谷中温和,隆冬冰雪不积,花木蓊翳,故又称花阳山。山上有泉、洞等胜景,还有隋建宝教院、唐建圣教寺等古建筑遗迹。


猜你喜欢

  • 沐源川

    一作沐川源。即今四川沐川、犍为二县西之岷江支流沐川河。《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南诏酋龙入寇,定边都头安再荣屯于大渡河北,蛮“逾雪坡,奄至沐源川”,即此。古水名。即今四川省沐川县境岷江支流沐

  • 白水堡

    ①即今江西德安县西北白水街乡。《清一统志·九江府二》:白水堡“在德安县西一百里。东界瑞昌之新义,西接武宁之眉山,北距瑞昌之南刘坂,南距建昌之河浒,四界相连,旧设官兵戍守”。②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

  • 罗裒龙

    即今云南宜良县。《元史·地理志》 宜良县: “蛮酋罗氏于此立城居之,名曰罗裒龙,乃今县也。”

  • 建德郡

    北燕置,北魏属营州。治所在白狼城(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 黄龙国

    指十六国北燕,都黄龙城 (今辽宁朝阳市)。《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435) 春正月,“燕王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癸酉,诏封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胡注: “以其都和龙也。”

  • 五镇

    ①五方之镇山,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疏:“职方九州, 州各有镇山。皆曰: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但五州五镇得入

  • 雷打崖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7桑植安抚司: 雷打崖“在司 (治今美坪峒) 西南。其崖崩裂,世传雷所击也。往来者缘梯而过,称为险绝”。

  • 大口

    即天津关。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元史·太祖纪》:八年(1213),“帝至中都,三道兵还,合屯大口”。又《文宗纪》:天历元年(1328),“上都王禅兵袭破居庸关, ……游兵至大口”。皆此。又称天

  • 宽河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属大宁都司。治所在宽城 (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永乐元年 (1403) 徙治遵化县 (今河北遵化市),后又徙冶京师 (今北京市)。寻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 金口站

    元置,为水站,在今湖北武昌县西长江东岸之金口镇。元置。水站。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金口。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