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山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97新州: 新宁山 “在州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新宁山 “高二百余仞,周二十五里。山势高耸,为一邑之镇”。
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97新州: 新宁山 “在州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新宁山 “高二百余仞,周二十五里。山势高耸,为一邑之镇”。
亦作子午山。在今陕西中部县西。《清一统志·鄜州》:子午岭“在中部县西北二百里,接甘肃庆阳府合水县界。沮水出此”。在陕西省和甘肃省最东部交界地带,处于北洛河和泾河支流环江—马连河间。因主脊大体为南北走向
在今山西平陆县南八里茅津村南,黄河北岸。《明史·地理志》 解州平陆县: “有沙涧茅津渡巡检司。” 即此。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缅甸克钦邦东部拖角附近。
在今云南剑川县西四里。《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剑和山“以卓立如剑而名”。
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北。《汉书·王嘉传》:哀帝“为(董)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也”。注引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也。”晋灼曰:“渠名也,在城东覆盎门外。”《水经·渭水注》:沈水支渠“上承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新坑山”条下:“又大万山在司南三里。司以此名。”
在今河南确山县北十八里古城乡。《元和志》卷9朗山县: “道城,古道国也。”
东晋明帝时侨置于晋陵郡界内。治所在今江苏武进县西。隋废。
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新塘镇,南隔增江与东莞市为界。清时有主簿驻此。
即今河北饶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楚乡。为通武强县孔道。清乾隆 《饶阳县志》 卷上市廛: 东路有 “留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