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松郡
十六国后凉置,属凉州。治所在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寻改为东张掖郡。北魏复为昌松郡。北周废。
十六国后凉置,后属南凉。治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后改东张掖郡。北魏复改昌松郡。北周废。
十六国后凉置,属凉州。治所在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寻改为东张掖郡。北魏复为昌松郡。北周废。
十六国后凉置,后属南凉。治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后改东张掖郡。北魏复改昌松郡。北周废。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北十里。清雍正间尝置松桃厅于山下。
元置,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明永乐元年(1403)改置水东长官司。
即今甘肃境内渭水支流漳河。《水经·渭水注》: 漳水 “水出西南溪下,东北至彰县南,……又东北径新兴县北。……又东北注于渭水”。《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漳水 “在漳县南。本名彰川,又曰鄣水,皆以县名也
即今广东阳西县。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有织篢墟。1988年设阳西县治此。
①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魏属谯郡。西晋又属沛国。南朝宋为沛郡治。北齐天保七年 (556)改为承高县。隋开皇六年 (586) 更名龙城县,十八年 (598)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永宁县 (今河南洛宁县)。八年 (625) 废。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北十五里王文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大城县图:东北有申王文。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清一统志·西安府一》: 钓鱼峰 “在渭南县东南十七里。峰东滨赤水。相传王嘉尝钓于此”。
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八十四里小阜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京山县北有小阜街。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置,属河南郡。治所约在今河南新安县。北魏泰常八年(423)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