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祠

晋祠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下。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水经·晋水注》:“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北齐天统五年 (569) 改为大崇皇寺,唐贞观间仍名晋祠。有圣母殿、唐叔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以及周柏、唐槐、难老泉等名胜古迹。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有圣母像及四十二尊宋代泥塑彩装侍女像。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而建。据郦道元《水经注》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元和郡县志》:“晋祠,一名王祠,周唐叔虞祠也。”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内部结构用减柱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除圣母像外,还保存有42尊泥塑彩装侍女像,为古代优秀雕塑遗产。还有唐叔虞祠、关帝庙、水母楼等建筑。祠内晋水主要源头难老泉,老枝纵横、繁茂苍郁的周柏、隋槐以及宋塑侍女像并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 祠 圣 母 殿


猜你喜欢

  • 阳邑县

    ①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二十里阳邑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景明二年(501)复置阳邑县。北周建德四年(575)移治白塔村,即今太谷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太谷县。②隋

  • 武兴

    ①在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凌原一带。《晋书·慕容皝载记》: 咸康二年 (336),“段辽遣其将李詠夜袭武兴,遇雨,引还,都尉张萌追击,擒詠”。胡三省注: “武兴城在令支。”②即今陕西略阳县。《三国志·

  • 蒲阳山

    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汉书·地理志》曲逆县: “蒲阳山,蒲水所出。” 《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蒲阳山,“ 《旧志》: 白崖山在完县西北四十里,峰峦秀拔,四面多白石,故名,盖即古蒲阳山,以声近而讹也”

  • 南殄寇镇

    北宋置,属新蔡县。在今河南新蔡县境。

  • 看花宫

    即今陕西旬邑县北看花宫。1940年陕甘宁边区新正县迁治于此。

  • 共城县

    隋开皇六年(586)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卫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河平县。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共县置,治今河南省辉县市。属怀州。后属河内郡。金大定

  • 勒竹镇

    亦作簕竹。即今广西苍梧县西北勒竹村。接昭平县界。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苍梧县图: 西北有簕竹汛

  • 天城山

    在四川万县市东北。《方舆纪要》卷69万县:天城山“在县西五里。四面峭立如堵,惟西北一径可登。又名天生城, 相传汉昭烈尝驻兵于此”。

  • 当亭县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四十里。《水经·渭水注》:“藉水东历当亭川,即当亭县治也。”北周改名冀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置,治今甘肃省甘谷县西南。

  • 金文作 “”。 西周畿内国。 姬姓。 在今陕西户县西。《尚书· 周官》: “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 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敔簋》、 《辅师��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