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庙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三十二里南武山南麓南武山村西。因祀孔子弟子曾参而建。曾参 (前505一前436),字子舆,事亲至孝,作 《孝经》。清代封为宗圣,故曾庙又称宗圣庙。《清一统志·济宁州》: 宗圣曾子庙 “在嘉祥县南四十五里武山下,不知创于何时,明正统中修,弘治中增扩其制”。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三十二里南武山南麓南武山村西。因祀孔子弟子曾参而建。曾参 (前505一前436),字子舆,事亲至孝,作 《孝经》。清代封为宗圣,故曾庙又称宗圣庙。《清一统志·济宁州》: 宗圣曾子庙 “在嘉祥县南四十五里武山下,不知创于何时,明正统中修,弘治中增扩其制”。
1937年后由韩江纵队建立的抗日游击区。范围包括广东潮安、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揭阳、丰顺等县和惠来县南山山区。以大南山、大北山、凤凰山等为中心。先后组建过青年救亡同志会 (后改称青年抗敌同志会)、
①即苏示县。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后主时为越嶲郡太守,“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②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废苏示(祁)县置,为亮善郡治。治
本高句丽建。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木奇镇。《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康七年(341),慕容皝从南道南陕伐高丽。慕容翰与高丽王剑“战于木底,大败之”。即此。唐置木底州于此。
一名瀛洲。在今福建福州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甘蔗洲”条下:芹洲“在府西南泽苗江西岸。湍流迅急,壅而成洲,周回二十余里,居民隐然圜圚,洲多产芹,故名。又名瀛洲,以其四面有水如瀛洲也”。
唐开元二年(714)置,在今山西河津市西黄河滨。唐开元二年(714年)置。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黄河滨。《唐书·地理志》龙门县“有龙门仓,开元二年置”,即此。
北周改南渑池县置,属宜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洛水县。古县名。北周改南渑池县置,治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属宜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洛水县。
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马踏镇。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马踏墟“在县东北三十里”。
一作仓亭。在今河南南乐县西三十五里。《晋书·石季龙载记》:东晋永和六年(350),冉闵与张贺度等“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即此。在今山东省莘县南古黄河上。为古黄河津渡。东晋永和六年(350年),后赵将
元元贞元年(1295)置,治所在曲先(今新疆库车县)。《元史·成宗纪》:元贞元年,“立曲先塔林都元帅府,以衅都察为都元帅,佩虎符”。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在县北十五里。左旗、右鼓二山并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