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山
①古名熊岳山。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滨海处。明 《辽东志》 卷1: 望海山在 “ (盖州卫) 城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7盖州卫: 望海山“在卫西南三十五里,登山可以望海”。
②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明 《辽东志》 卷1: 望海山在 “(锦州) 城东南十五里,可望到沧海”,故而得名。
③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七十里。山极高峻,上有石池,四时不涸。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霞浦县: 望海山,“每岁重九日,乡人多登高于此山”。
①古名熊岳山。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滨海处。明 《辽东志》 卷1: 望海山在 “ (盖州卫) 城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37盖州卫: 望海山“在卫西南三十五里,登山可以望海”。
②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明 《辽东志》 卷1: 望海山在 “(锦州) 城东南十五里,可望到沧海”,故而得名。
③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北七十里。山极高峻,上有石池,四时不涸。明嘉靖 《福宁州志》 卷2 《山川》霞浦县: 望海山,“每岁重九日,乡人多登高于此山”。
金置,属符离县。即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集东有唐白居易少年时期寓所“东林草堂”遗址。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部。面积138.8平方千米。人口8.6万。镇人民政府驻符离集,人口1.3万。以符离集得
①在今安徽六安市南。《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西峰寨“在州南七十里……皆南宋时里人保聚处也”。②即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永发镇。《方舆纪要》卷105澄迈县:“西峰寨在县东。《宋史》:政和间,管帅郭晔乞于澄
在今江苏盐城市东三里。《方舆纪要》卷22盐城县:广惠䃮“旧名白波湫运河。水涨则自此决泄入海,以杀水势;夏秋海潮浩大,亦由此冲入侵田。宋淳熙六年,摄县事教授刘炜始用砖石甃砌,名曰广惠。明万
在今山东曲阜市南。亦名舞雩台。《论语·先进》: “风乎舞雩。” 同书 《颜渊》 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水经· 泗水注》: “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
即今辽宁昌图县北一百一十里八面城镇。清光绪间由梨树城移昌图分防照磨于此。民国《昌图县志》卷1载:清道光间筑城时,掘得八面城石碣,遂名其城曰八面城。
一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伊宁市北十里。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建于伊犁河北岸哈拉布拉克。驻绿营屯镇都司。同治十年 (1871) 沙皇俄国侵入伊犁后被毁。伊犁九城之一。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 “山水险阻,有黄金、子午、马聪、建鼓之阻。” 《元和志》 卷21房陵县: 建鼓山“在县南一百十三里,与马鬃山连接,二山并高峻,冬夏积雪”。《寰宇记》
即今湖南隆回县治。原为邵阳县地,名桃花坪。1942年设桃洪镇。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在湖南省隆回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97.4平方千米。人口8.4万。镇人民政府驻桃浦,人口3万。又名桃花坪,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海丰县图有大安峒。
1913年改邓川州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沿用至今。”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