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
①宋置。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沈括有《望海楼》 诗,米芾有 《中秋登望海楼》 诗。《清一统志 ·镇江府》: 望海楼 “在府治后,宋蔡襄题曰望海。后改为连沧观,米芾有诗”。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旧城南凤凰山上。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诗: “望海楼明照晚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北宋苏轼亦有 《望海楼晚景》 诗。
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旧城南凤凰山上。北宋苏轼有《望海楼晚景》诗。
①宋置。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沈括有《望海楼》 诗,米芾有 《中秋登望海楼》 诗。《清一统志 ·镇江府》: 望海楼 “在府治后,宋蔡襄题曰望海。后改为连沧观,米芾有诗”。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旧城南凤凰山上。唐白居易《杭州春望》 诗: “望海楼明照晚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北宋苏轼亦有 《望海楼晚景》 诗。
在今浙江省杭州市旧城南凤凰山上。北宋苏轼有《望海楼晚景》诗。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 卷141引 《周地图记》 云:“有夫妇携子入山猎,其父落崖,妻子将药救之,并变为三石人,名以此得。今岭上有臼。父老云,古仙学道于此,而药臼尚存。”
即今广东中山市。《元史· 帖木儿不花传》: 至元十六年 (1279),“追宋将张世杰于香山岛,世杰死,降其众数千人”。
明置,属夹江县。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千佛岩附近。《清一统志·嘉定府二》: 铁石关“在夹江县西千佛岩侧,孔道也,下临江潭。一径中通,曲折上下,险出天成。明末置关于此”。今铁石关遗址尚存。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日积礁东约12海里。岛近三角形,东北至西南长260米,宽280米,面积约0.15 平方公里。海拔2.4米。岛上灌木丛茂密,鸟粪丰富。中国渔民向称鸟仔峙。因岛上鸟多,故名。1
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十五里之鼎足山。《汉书·地理志》 甾川国东安平: “菟头山,女水出,东北至临甾入巨定。” 《水经· 淄水注》:“ (女) 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
在今湖南安化县南白沙溪,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
即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牛口峪附近。《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板城北,有津,谓之板城渚口。”即“板渚”。
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北四十里。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巡司于此。清废。
一名孟门。在今河南辉县市西。为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即“孟门”。
古名俞随水。又名王祥河。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俞随之水注之。……世谓之孝水也。潘岳《西征赋》:曰:‘澡孝水以濯缨,嘉美名之在兹’。”《清一统志·河南府一》:孝水“后周于此筑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