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箐山
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杨义司:杉木箐山在“司西五十里。峰峦高峻,苗倚为险。《滇记》: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约五十里。又西有撒以河、乌西桥、六归河。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
在今贵州福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杨义司:杉木箐山在“司西五十里。峰峦高峻,苗倚为险。《滇记》:由杉木箐出水西之卧遮龙场,约五十里。又西有撒以河、乌西桥、六归河。皆水西境内之大道也”。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四十里古城村。东汉改为利城县。西晋复改利成县。南朝宋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海州。八年(625)省入怀仁县。②即利城县。治所在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
清嘉庆六年 (1801) 改杂谷脑厅置,隶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统梭磨宣慰司和从噶克、卓克采、丹坝三长官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1914年改为理番县。清嘉庆八年(1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红门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山高三里,有大、小红门口,为戍守处”。
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南花吐古拉苏木附近。清为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7饶州鄱阳县: “大雷冈在县东北七十里。后汉雷义所居。小雷冈在大雷冈侧。《鄱阳记》 云,晋雷焕所居之处。”
北魏将毛鸿宾筑,在今陕西耀县西南。
又名古竹。即今广东紫金县西南古竹镇。西隔东江与博罗县为界。明于此置宽仁里巡检司,后迁至桃子园。清为汛,有外委把总驻防。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七里。东汉属中山国。晋仍属代郡。后废。北周大象二年(580)复置广昌县,属灵丘郡,移治今涞源县。隋仁寿初改为飞狐县。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
在今四川宁南县。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置披砂土千户。后于此置披沙汛。民国设县佐,1929年设披砂设治局。1930年改设宁南县。
一名南单台。即今河南淇县治。殷纣王筑。后纣王死于此。《尚书·武成》: “散鹿台之财。” 《水经·淇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 《史记·殷本纪》: 帝纣 “厚赋税以实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