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上渔乡渔漈村。《方舆纪要》 卷94景宁县: 青草隘在 “县南百十里。接福建寿宁县界”。
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属廓州。驻地在洪济桥 (今青海贵南县北黄河畔)。《新唐书·地理志》 廓州: “西南百四十里洪济桥有金天军。” 乾元元年 (758) 陷于吐蕃,废。唐天宝十三载(754年)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卷8: “香水溪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人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濯妝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 《明一统志》 卷8苏州府: 香水溪 “在府城西二十七里。源自光福塘
即今河南鄢陵县西南三十里只乐乡。明嘉靖《鄢陵县志》卷2《镇店》:“只乐店,在西营南保。”
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后汉书·段熲传》:建宁二年 (169),段熲讨叛羌于凡亭山,“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即此。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首祉乡。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年(1561)葺寨为城。
北宋置,属恭城县。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七十里龙虎村。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东北龙虎街。北宋属恭城县。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五十里汤浴南。《新唐书·崔湜传》:“初,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 自商镵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中宗以湜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境。《方舆纪要》 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 晒经关在 “卫东北三百里有晒经山。山岭高峻,置关其上”。
在今甘肃临洮县南锁林村一带。《方舆纪要》 卷60临洮府: 锁林峡在 “府南六十里。洮水所经,诸峰耸削,两崖悬绝,林木森郁,宛似封固,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