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榈山
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二十里。《新定九域志》 卷9南剑州: 栟榈山 “上有天柱石,不生群木,有径号走马埒,石上仙人马迹存焉,中多产栟榈木”,故名。
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二十里。《新定九域志》 卷9南剑州: 栟榈山 “上有天柱石,不生群木,有径号走马埒,石上仙人马迹存焉,中多产栟榈木”,故名。
在今甘肃礼县西。《方舆胜览》 卷70西和州: 屏风峡 “在长道县西四十里。大观间,郭思作《祁山神庙记》,以此为正祁山”。
明洪武十八年(1385)置,属元江府。治所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四里因远镇。嘉靖中改奉化州。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李渠” 条下: 益州塘 “在 (府) 城西北,亦唐元和中李将顺所筑。广三十亩,形象以为塘,于州利益,故名。中有二岛曰卧龙洲。自塘穿渠绕州治,与李
①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落星湖 “相传唐耕者向氏母居此,一夕见巨星流于屋,遂成湖。广五十余亩,其深莫测”。②又名落星湾、德星湖。即今江西鄱阳湖之北部。《寰宇记》卷111引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五斗口巡司“在县南平洲堡,景泰三年置。嘉靖五年,移置于磨石刀”。后又移至佛山镇,寻复移治平州堡,改为平洲巡司。清顺治七年(1650)复名五斗口
在今甘肃靖远县北境。《明史·孙兴祖传》:洪武三年(1370),“帅六卫卒从(徐)达出塞,次三不剌川,遇敌力战死”。又《李文忠传》洪武七年(1374),“遣部将分道出塞,至三不剌川,俘平章陈安礼”。《方
即今江苏高淳县西狮树乡。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高淳县西有 “狮树街镇”。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三国魏废。
1931年置,属青海省。治所在结古(今青海玉树县)。在青海省南部、通天河畔,邻西藏自治区。属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1.35万平方千米。人口8.2万。辖1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结古镇。县名与州名同出一源,
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宋史·孟珙传》: 南宋绍定六年 (1233),孟珙追金将武仙,“战于银葫芦山,军又败,仙与五六骑奔”。古山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