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驿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置桐梓县。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置桐梓县。
又作那拉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谢列姆扎河支流诺腊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英克河”条下:纳喇河“在(黑龙江)城东北一千二百里,俱出东北兴安岭,南流入西林穆丹河”。
北宋置,属蕲县。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1)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北宋属蕲县,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升为县。(2)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 9740。镇人民政府驻荆山,人口 8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续汉书·郡国志》南郡襄阳县:“有阿头山。”《后汉书·岑彭传》:建武二年(27)讨秦丰,“彭乃潜兵渡沔水,击其将张杨于阿头山,大破之”。
1914年由临开广道改置,属云南省。治蒙自县 (今云南蒙自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峨山、石屏、红河、绿春以东,通海、华宁、弥勒、泸西、师宗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由临开广道改名,治蒙自县(今
①南朝宋元嘉间置,属海昌郡。治所当在今广东高州市、信宜县境。齐废。②金承安二年 (1197) 以新城镇置,属抚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台基庙乡古城。元属兴和路。明废。③1913年改威宁州置,属贵州
①北魏改晋寿郡置,治所在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水经·漾水注》: 白水“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 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后移郡县于今
即今陕西周至县南之黑水。《水经·渭水注》:“芒水出南山芒谷……北流注于渭也。”古水名。即今陕西省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伐蜀,于芒水倚山为营,即此。
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先锋藏族乡境。清置松林地土千户。《清史稿· 骆秉璋传》: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至紫打地(安顺场),“退扑松林小河,又为土司王应元所扼”。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五十里板桥店镇。清设外委驻防。
即今陕西城固县。《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水经注疏》“会贞按”引《寰宇记》谓:“东晋末,梁州移理城固,即上大城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