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岙 (嶴) 镇
又名海岙镇。明置,属宁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六十三里梅岙村。《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宁海县: “又有梅岙镇,旧有铁场。” 《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梅岙镇在 “县南百里。旧有铁场,亦戍守处也。嘉靖中,倭贼寇县,由梅岙突入乐清县界”。
又名海岙镇。明置,属宁海县。即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六十三里梅岙村。《明史·地理志》 台州府宁海县: “又有梅岙镇,旧有铁场。” 《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梅岙镇在 “县南百里。旧有铁场,亦戍守处也。嘉靖中,倭贼寇县,由梅岙突入乐清县界”。
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新丰江。为东江支流。《元丰九域志》 卷9惠州: 河源县有 “新丰江”。《舆地纪胜》 卷99惠州: 新丰江 “在河源县北。湍碛险峻,通灌田一千一百二十顷,流五百五十里入县界,号新丰江”
三国蜀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百花潭公园以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锦官城“西又有车官城,其城东西南北皆有军营垒城”。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宋书·柳元景传》: 元嘉二十七年 (450) 伐魏,庞季明自赀谷入卢氏,“进达高门木城”。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宋书·柳元景传》: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伐魏,庞季明入卢氏,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通州置,治所在静海县 (今江苏南通市)。领静海、海门二县。辖地相当今南通、海门、启东、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二十一年 (1284) 废通州路,仍为通州。元至元十五年(127
唐时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道路名。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所言入西域道,除在今新疆境内的若干支线外,其主要干线有二:(1)为由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至安西(
从吉林四平街(今四平市)至西安(今辽源)。全长82.5公里。日伪于1935—1936年修筑。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降顺宁府置,属大理府。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十七年 (1384) 复升为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顺宁府置,治今云南省凤庆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凤庆、昌宁等县。十七年复升
自今江苏苏州市经吴江至浙江嘉兴市。长74.4公里。为沪杭、京沪(今沪宁)两条铁路的联络线。1935年动工修筑,1936年建成。1944年被日本拆毁。旧铁路名。自江苏省苏州市至浙江省嘉兴市。经吴江、平望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江“在司(今西山镇)南。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福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