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城

武城

①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磁县西南。《史记·赵世家》: 幽缪王迁二年 (前234),“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

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清一统志·汾州府一》:武城 “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秦遣武安君白起伐赵经此,故名”。

③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又称南武城。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娄县:“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 《越绝书》 卷2: “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

④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下。一说在今山东费县。《春秋》: 襄公十九年(前554),“城武城”。《清一统志 ·济宁州 》: 武城“俗传为曾子故里,今讹为阿城”。

⑤春秋时鲁邑,后亦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左传》: 襄公十九年 (前554),鲁 “城武城”。即此。西汉置南成县。

⑥一作东武城。春秋赵邑,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战国策·赵策一》: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即此。西汉置东武城县。

⑦一名武延城。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原为申国地,春秋时属楚。《左传》: 僖公六年 (前654),“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襄公九年 (前564),“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即此。

⑧一名武口城。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长江北岸沙口村。《水经·江水注》: “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南至武城,俱入大江。” 《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湘东王绎声讨侯景,“军于郢州之武城”。胡注: “盖今之沙武口,即其地。”

⑨春秋晋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十七里。《左传》: 文公八年 (前619),“秦人伐晋,取武城”。即此。战国属魏,亦称武下。秦置武城县。


(1)古邑名。(1)春秋申邑,后属楚,名武延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左传》僖公六年(前654年):“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公元前564年,楚子师于武城,以为秦援。皆即此。(2)春秋晋邑。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左传》文公八年(前619年):秦伐晋,取武城,即此。(3)又名南武城。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春秋》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城武城”,以御齐师,即此。参见“南武城”。(4)春秋楚邑。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东北。《左传》定公四年(前506年):“武城黑谓子常曰……”(5)又名东武城,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战国策·赵策一》: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即此。(6)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磁县西南。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攻赵武城,即此。(2)古城名。又名武口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东南。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萧绎驻军郢州武城,即此。


猜你喜欢

  • 障水堤 (隄)

    在今河北景县旧城外。《方舆纪要》卷13景州: “ 《志》 云: 州昔当大河之冲,地平土疏,无冈陵之阻,往往决溢为患,因于城外三里,周回筑堤,恃以为固。”

  • 五竹山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三十里。《明史·地理志》 渭源县:“又西南有五竹山,清源河出焉。”《方舆纪要》卷60渭源县“七峰山”条内:“五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多细竹,峰峦奇秀。有岩曰秀峰岩,山下有谷曰银沟谷。

  • 杜甫墓

    ①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北康店西邙岭上。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其先代由原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巩义市)。安史乱前寓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近十年。后移家成都。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死

  • 白狗岭

    在今四川理县西境邛崃山。唐杜佑《通典》卷176维川郡:“西南到白狗岭六十二里。”《舆地纪胜》卷148威州:白狗岭“与雪山相连”。

  • 番招汛

    清置,属台拱厅。即今贵州台江县东方召乡。旧有把总、外委驻守。

  • 金邻大湾

    古海湾名。又称小海。即今暹罗湾。隋、唐时为中国经扶南通西方各国所经。《太平御览》卷788 “边斗四国” 条引 《隋书》 曰: “边斗国、都昆国、拘利国、比嵩国,并扶南度金邻大湾,南行三千里有此国。”

  • 勐 (猛) 康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康。

  • 新兴村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四里新兴乡。旧属临沂。民国 《临沂县志》 舆图: 县西南有新兴村。

  • 妈姑

    即今贵州赫章县西南妈姑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6威宁州载:妈姑有铅厂。以产铅锌矿而闻名。洪宪元年(1916)《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威宁东有妈姑土目。1932年置天元镇。1941年改名铅丰

  • 郁成国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北。《史记·大宛列传》: 太初元年 (前104),李广利伐大宛,“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