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885)置,治洋州 (今陕西西乡县)。北宋初废。
②唐方镇名。天祐二年 (905) 改戎昭军置,治所在均州 (今湖北丹江市西北)。次年废。
(1)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置,治洋州(今陕西洋县)。大顺时增领阶、扶二州,后又增领果、蓬、壁三州。五代领洋、蓬、壁三州。北宋初废。(2)唐方镇名。天祐二年(905年)改戎昭军置,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次年废。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885)置,治洋州 (今陕西西乡县)。北宋初废。
②唐方镇名。天祐二年 (905) 改戎昭军置,治所在均州 (今湖北丹江市西北)。次年废。
(1)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置,治洋州(今陕西洋县)。大顺时增领阶、扶二州,后又增领果、蓬、壁三州。五代领洋、蓬、壁三州。北宋初废。(2)唐方镇名。天祐二年(905年)改戎昭军置,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次年废。
①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南十五里大辛庄南。三国魏属清河郡。西晋属清河国。北魏属清河郡,移治今临清市东南。北齐省入清河县。②南朝宋侨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隋开皇十八年
即土墱城。在今山西宁武县东北三十五里盘道梁。《元丰九域志》卷4:代州崞县有“土墱”寨。《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契丹寇代州,循胡卢河南而西,知州“张齐贤伏步卒二千于土墱寨,掩击,大败
①北宋乾德二年 (964) 分谷城县遵教、翔鸾、汉均三乡置,为光化军治。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寰宇记》 卷145: “以年号名县。”熙宁五年 (1072) 改为光化县。②1928年置,属新
在今浙江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海中。以此尝为县治,故曰故邑。《舆地纪胜》 卷3引 《舆地志》云: 故邑山,“山下有城,汉安帝二十年 (按: 当为永建二年之误) 海盐沦陷为湖,移于山傍”。自东汉至晋,海盐县治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为陈州府治。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1913年改为淮阳县。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陈州城(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为陈州府治。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崇明县“三沙”条记:三爿沙“向为三沙门户。《志》云,三爿沙孤立海中,倭贼从东北大洋而来,必经此沙。南行则苏、松及宁、绍、台、温之界也”。
亦作惟他。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有 “惟他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瑷珲条约》 被俄割占。
在今福建同安县南。《方舆纪要》卷99同安县:五通岭在“县东(据《清一统志》,当作南)七十里。《志》云,宋幼主避蒙古兵至泉城,闻蒲寿庚之乱,止郡城北法石寺,越城南下辇,今为下辇铺。自下辇铺过县东五都龙窟
即今湖南邵阳县东南四十六里五峰铺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邵阳县图:县南有五峰铺。
即南平綦江等处长官司。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明史·地理志》 綦江县: “元綦江长官司,属播州。明玉珍改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