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列河
亦作毕里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新唐书·高丽传》:乾封元年(666)征高丽,诏刘仁愿出毕列道。《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毕里河“本作毕列河。……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
亦作毕里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新唐书·高丽传》:乾封元年(666)征高丽,诏刘仁愿出毕列道。《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毕里河“本作毕列河。……毕列道盖以此水名。俗讹为毕利河”。
隋大业年间建,在今山西汾阳县东。《方舆纪要》 卷42汾州府: 临汾宫在 “府东十五里,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亦谓之汾水行宫”。
吐蕃置,即今甘肃和政县治。《宋史·苗授传》: “王韶取镇洮,授为先锋,破香子城,拔河府。羌虽败,气尚锐,辄围香子以近归师,……授奋击败之。” 又 《宋史·兵志》 载: “洮西香子城之战,官军贪功,有斩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矿市镇,东南距井陉县十二里,清光绪末开始采挖,为我国著名煤矿之一。
即今西藏普兰县东北之楚郭贡巴。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卷18: “西番 (藏) 语,垂果谓浴,沙尔谓东,果,门也,地有玛帕木池,浴之可避虎灾,故名。”
西汉高帝十一年 (前196),立子友为淮阳王,为同姓九国之一。都陈县 (今河南淮阳县)。惠帝元年 (前194) 改为郡。此后或国、或郡。成帝元延末,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柘城、太康、扶沟、鹿邑等县地。东
在今山东曲阜市南。任昉《述异记》: “曲阜县南十里有孔子春秋台。” 相传为孔子作《春秋》 处。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永宁州。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二顶营司。清以后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顶营。属永宁州。清属安顺府。后废。
明置,属嘉州。在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王村镇。《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石马滩镇”条内:“县东北百里有四望溪口巡司。其相近者又有永通盐课司。”清废。
即今湖南耒阳市西南二十四里小水铺。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耒阳县图:县西南有小水。
亦作毕哩河。即今辽宁辽东半岛之碧流河。《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毕里河“源出盖州卫东南山谷间,南流经复州卫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