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底城
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毕底城“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今名司丕提。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英国侵占克什米尔,拉达克、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
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毕底城“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今名司丕提。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英国侵占克什米尔,拉达克、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
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云阳县: “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②清德宗光绪之陵。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是唐德宗李适的陵
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汉至南朝称兰仓水。《后汉书·西南夷传》:“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
清置,属陇州。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火烧寨乡。
唐建,属嶲州。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唐樊绰 《云南志》 卷1: 台登县 “西南八十里至普安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重兵大将镇焉”。藏语名诺济城。唐筑,在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西。《蛮书·云南界内途程》:台登“
在今甘肃平凉市东南,东流入泾诃。《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东晋义熙五年 (409),赫连勃勃 “掠 (后秦) 平凉杂胡七千余户,以配后军。进屯依力川”。即此。
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张寨乡司坡村。《寰宇记》卷2:“隋开皇十六年于妇姑城置匡城县。”北宋改置长垣县于此。明初徙废。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附近。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道海州附近。西晋后废。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汉、晋置沁水县于此。《清一统志·怀庆府二》:沁水故城,“《县志》:废城在县东北沁水南、沁台西。今呼王寨城”。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金莲山 “在府北三里。诸峰连接,状若莲花。迎候馆在其下。左有铁冈,冈上有候使台,讹为猴狮台”。②在今云南澄江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防风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 防风氏后至, 禹杀而戮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