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山
①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时为山苗所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璘率军攻此。
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水银山“南临蜀河,北连鹘岭,有硃砂水银洞三处”。
古山名。在今贵州省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两县界。明时为山苗所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璘率军攻此。
①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时为山苗所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陈璘率军攻此。
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一》:水银山“南临蜀河,北连鹘岭,有硃砂水银洞三处”。
古山名。在今贵州省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两县界。明时为山苗所居,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璘率军攻此。
北宋置,属兴道县。即今陕西洋县西南湑水乡。
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 (鲜卑) 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 唐以后称潢水、潢河。古水名。又称浇水、浇落水、弱洛水。即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后汉书·鲜卑传
宋置,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元属思州安抚司。明初改永从长官司。宋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永从,属融州。明正统六年(1441年)改永从县。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二十五里杭口乡双井村。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 (今江西修水) 人。北宋治平进士,曾任校书郎、起居舍人。开创了江西诗派,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为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左传》: 晋“作王宫于践土”。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
亦作峡州路。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峡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阳、长阳、宜都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为硖州府。见“峡州”。
东汉改表是县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后汉书·五行志》: 光和三年(180),“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余动,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倾,县易处,更筑城郭”。北周属建康郡。隋废。即
即今广东阳东县南北津港。《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志》云:港在北津山之阳, 阳春、阳江, 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益东南大海港
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南城为河阳三城。三城皆濒临黄河。北中城,北魏太和二十年 (496) 筑,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北齐置行台,北周置河阳镇,隋移河阳县治此。唐建中二年 (78
春秋时西戎国。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史记·匈奴列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惠王时置乌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