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
在今福建南靖县北。明、清置巡司于此。
集镇名。(1)在河南省项城市西北部。永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原名百家铺。清同治年间筑寨兴集,取“永远丰收”之意,改名永丰。产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籽等。为市西北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农机修配、制革、玻璃、火腿等厂。106国道经此。(2)在安徽省东至县南部、龙泉河西岸。属昭潭镇。人口 1440。因北宋在此设监铸钱,称永丰监,镇由此得名。为县重点产粮区之一。有茶园、莲子、牲畜等多种经营。大石公路经此。古迹有海瑞德政碑。
在今福建南靖县北。明、清置巡司于此。
集镇名。(1)在河南省项城市西北部。永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原名百家铺。清同治年间筑寨兴集,取“永远丰收”之意,改名永丰。产小麦、玉米、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籽等。为市西北部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有农机修配、制革、玻璃、火腿等厂。106国道经此。(2)在安徽省东至县南部、龙泉河西岸。属昭潭镇。人口 1440。因北宋在此设监铸钱,称永丰监,镇由此得名。为县重点产粮区之一。有茶园、莲子、牲畜等多种经营。大石公路经此。古迹有海瑞德政碑。
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三里。《北齐书·神武纪》: 北魏永熙元年 (532),尒朱兆败于韩陵,“高季式以七骑追奔,度野马冈”。即此。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北魏末高欢败尔朱天光于韩陵山,遣高李式追击度野马冈,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二十八年(1395)废。建文四年(1402)复置,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二十八年废。
①在今福建建瓯市城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宁府: 城西驿 “在府城西南通济门外。元为城西站。洪武二年改为驿”。②在今广东东莞市城西。《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城西驿 “在县城西,水驿也”
①南朝宋置,属宋熙郡。治所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一百里岐坪镇。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岐坪县。②南朝宋元嘉九年(432)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县境。元嘉二十七年(450)改名宋元县。③南朝宋大明
①在今辽宁兴城市西。《方舆纪要》卷37宁远卫:白沙河“出卫西二十里之小隐山……东流入海”。②在今山东滕州市北十五里。俗讹为白沙河。《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沙河“源出龙山,西南流,合于漷水。《邑志》云
北魏改益昌县置,属南白水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北周改为益昌县。古县名。西魏改益昌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属秦州晋寿郡。北周复改为益昌县。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 《艺文类聚》卷83引 《幽明录》 曰: “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此潭,获一
明初置百户所,嘉靖中改千户所,属莱州卫。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北八十里。
一作巴鲁安。即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帕尔万。《元史·太祖纪》:十八年(1223)“夏,避暑八鲁弯川”。元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使司: 旗纛山 “在司东南二十里。状若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