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寿县

永寿县

①三国蜀置,属永昌郡。治所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西晋元康末(299)为永昌郡治。南齐属永昌郡。梁末废。

②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广寿县置,属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五里永寿村。隋开皇三年(583)省入新平县。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属邠州。治所在麻亭(今县西北永平镇)。四年(621)迁义丰塠(今县西北故县村)。贞观二年(628)移治永寿坊。兴元元年(784)又移于顺义店(今永寿县西北五里永寿村)。元属乾州, 至元十五年(1278)迁治麻亭(今永平镇)。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0年移治监军镇(今永寿县城)。


(1)古县名。三国蜀汉置,治今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属永昌郡。东晋为永昌郡治。南朝梁废。(2)今县名。在陕西省中部、泾河流域。属咸阳市。面积889平方千米。人口18.5万。辖7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监军镇。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于今县北境广寿原置广寿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名永寿县,属新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永寿入新平县;十七年在县南设上宜县,在今县西南好畤河镇。唐武德二年(619年)析新平地于麻亭(今旧县城)复置永寿县,属豳州。贞观八年(634年)省上宜入岐阳县;二十一年移好畤县于废上宜县(今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属雍州。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并属醴州。金代好畤县属乾州,永寿县属邠州。蒙古至元五年(1268年)废好畤县入奉天县,划永寿县属乾州。明、清因之。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0年县治由麻亭迁监军镇。1949年属邠县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永寿县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属咸阳专区。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和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区的西北部。泾河沿东北界东南流,三岔河、漠西河源于县北,南流入乾县。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烤烟。特产露仁核桃。为省黄芪、板蓝根主要产区。矿产有煤等。有煤矿及水电、农机修造、水泥、制药、造纸、食品等厂。西兰公路经此。古迹有武陵寺砖塔、娄敬墓、陆贾墓等。


猜你喜欢

  • 通北县

    1917年改通北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地当通肯河之北,因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56年并入北安县 (今黑龙江省北安市)。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

  • 高都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永安中为高都郡治。北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为泽州治,十八年 (598) 改丹川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晋城

  • 渔溪

    ①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渔溪。《方舆纪要》 卷96福清县: 渔溪在 “县西南四十五里。源出黄蘖山,流合苏溪……汇于径江。……出江口入海”。②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 渔溪 “

  • 对节砦

    在今河北涞源县北。《方舆纪要》卷44广昌县:对节砦,“与馒尖、窟龙、孟良、栳栳、夹鞍、五寨俱为戍守处”。

  • 壶芦岛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南辽东湾边葫芦岛。《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壶芦岛 “在锦县西南九十里。又有小壶芦岛在县西南六十里”。

  • 巴和里河

    又作巴呼里河。即今黑龙江省桦南县北倭肯河支流八虎力河。源出县东北七星砬子。西流入倭肯河。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窝肯河“北受巴呼里河,河亦曰巴和里”。

  • 吉万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安民县置,属绥州。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大业三年(607)省入上县。古县名。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延水关镇。大业元年(605年)废入上县。

  • 湔溲口

    亦作湔江口。在今四川都江堰市旧城东门外。西汉蜀守文翁凿湔江水口,即今都江堰市东北蒲阳河,流灌彭县、新都等地田亩。亦称为湔江 (湔水),为内江三大干渠之一。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庐江文翁为蜀

  • 新庄闸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惠济祠天妃口。明永乐中建,为运河入淮之口。后渐淤塞,万历六年(1578) 河臣潘季驯拆新庄闸,改建通济闸于甘罗城南,此闸遂废。

  • 昭觉寺

    ①在今河南孟津县境。《资治通鉴》: 唐宝应元年 (762),仆固怀恩讨史朝义,“朝义悉其精兵十万救之,陈于昭觉寺,官军骤击之,杀伤甚众”,即此。②唐建。初名建元寺,后改昭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