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元祐元年(1086)复移今都江堰市。元初改为灌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安军置,治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熙宁五年(1072年)废为灌口寨,九年复于导江县(今都江堰市东)置永康军。元祐初复故。后废为灌口寨。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永安军置,治所在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熙宁五年(1072)废为砦,九年(1076)置永康军使,治所在导江县(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元祐元年(1086)复移今都江堰市。元初改为灌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永安军置,治灌口镇(今四川都江堰市)。熙宁五年(1072年)废为灌口寨,九年复于导江县(今都江堰市东)置永康军。元祐初复故。后废为灌口寨。
唐置,属嘉诚县。在今四川松潘县北虹桥关。《元和志》卷32嘉诚县:“大定戍在县北四十里。”后废。唐置,即今松潘县北虹桥关。属松州嘉诚县(治今四川松潘县)。
①明置,属彭水县。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西泡乡 (虎家垭)。《明史·地理志》彭水县: “东北有亭子关。” 清光绪 《彭水县志》 卷1: 亭子关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与黔江接壤,形势彷佛二峰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六十里。宋《宝庆四明志》卷14奉化县:毛巅岭“崎岖涧谷,行者限阻,宋绍兴初,有毛居士者凿岩,以便民旅往来”。
北魏改勇田郡置,为武始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七十里辛店乡康家崖。隋开皇三年(583)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临洮县北。为武始郡治。西魏废。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平昌山“在县东十五里。与孟山前后相叠,形如昌字。孙吴以此名县”。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察林河上游南岸。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卷4: 格根河 “又折而东流五十里经雅巴鄂尔图卡伦北,有雅巴尔布拉克水经卡伦东来汇”。
藏语称“瑞巴洗康”。在今云南中甸县城东南大龟山麓。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光绪八年(1882)重修。为三重檐歇山顶殿堂建筑。是当地藏民集会、议事、诵经的场所。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经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晋书· 桓彝传》: 苏峻之乱,“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溉流涕,进屯泾县”,因筑此城。《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桓公城 “在泾县东四十里乌
城名。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史记·项羽本纪》:汉王四年(前203),汉王“引兵渡河,复取城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集解》:“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郊王湾村西北涧河右岸台地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秋和1960年春两次发掘,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基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