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口

河口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26英山县 “皮家店” 条下: “河口巡司,旧在县东三十里。亦元废。”


(1)集镇名。(1)在安徽省太湖县西北部。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800。 因处半街、徐冲两河汇流处,故名。产稻、小麦、甘薯、茶叶、生漆等。有综合加工、砖瓦等厂。太岳公路经此。(2)在安徽省石台县东部、毛坦河北岸。属七都镇。人口350。原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毛坦河、岳坑(河)交汇处得名两河口,简称河口。有天然保健品、竹木加工等厂。村落沿公路两侧呈矩形分布。大青公路经此。村西南毕家为明毕锵故里。(3)在湖南省绥宁县城西部、河口溪汇入巫水处。河口苗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地以溪得名。街区沿溪两岸分布。产木材、楠竹、玉兰片、香菇、木耳、猪、牛、羊。有农机、竹木加工厂。绥洪公路经此。巫水可通航。(4)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中部偏北。属河口街道办事处。人口 2200。 原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因处南山河与源于云坑的小河交汇处,故名。地处西江南岸丘陵区。主产稻、茶叶、香蕉等。有石料建材、石料工艺、陶瓷、制砖、家具等厂。325国道经此。三茂铁路云腰支线经此设站。(5)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部。人口 1100。 河口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地处牛栏江出寻甸坝子处,俗称大河口,简称河口。产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蚕茧等。公路通县城接寻迤公路。(2)村名。(1)在江苏省高邮市东部、北澄子河与海陵溪交汇处。属甘垛镇。人口 1400。 因地处北澄子河、海陵溪和大启河交汇处得名。有粮食加工、复合肥等厂。高兴盐公路经此。北澄子河上设有河口大桥,有公路通汤庄。(2)在安徽省怀宁县东南部,皖河入长江口。属海口镇。人口 1300。 为县主要棉花产区。沿江水域有白鳍豚和鲥鱼。通水运。


猜你喜欢

  • 阳寿县

    ①西汉置,属云中郡。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南之沙拉胡滩村。东汉末废。隋开皇三年(583)复置,后为云州治。治所在今托克托县北中滩乡哈拉板申村大黑河东岸古城。十八年(598)改为金河县。②南朝梁置,

  • 西泺

    在今河北沧县北枣林庄。《方舆纪要》卷13兴济县:西泺“在县西南。东西横亘凡十余里,南北二十余里。秋后水涨,一望无际,鱼蒲之利,每钟于此”。民国《青县志》卷1:“西泺即今枣林庄南北一带。”

  • 沿河祐溪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沿河祐溪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永乐十二年 (1414) 属思南府。清废。

  • 武平郡

    三国吴建衡三年 (271) 置,治所在武定县 (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西晋辖境相当今越南永福、北太等省地。隋开皇十年 (590)废。三国吴建衡三年(271年)置,治武定县(今越南永福省永福县东

  • 温和镇

    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西北乌云镇。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乌云县 “旧名温和镇”。1916年设乌云设治局于此。后改为乌云县。

  • 栾川镇

    金贞元二年 (1154) 废奕川县为栾川镇,属卢氏县。即今河南栾川县城关镇。明置巡司。民国初设县佐驻此。1949年又置栾川县于此。

  • 石门道

    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隋开皇五年(585),率益、汉二州兵所开,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以石门山为名。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

  • 天华殿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太祖纪》 载:天兴二年(399),“秋七月,起天华殿”。十二月,“天华殿成”。

  • 黑松岭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明一统志》 卷37洮州卫: “黑松岭在卫城东三十里,上多松树。”

  • 玄化门

    宋代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北面东来第一门。原名酸枣门,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名兴和门, 后晋天福三年(938)改为玄化门。《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郭威南下,汉军皆逃溃,“帝策马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