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山
即半山。在今云南凤庆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泮山 “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黑惠二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
即半山。在今云南凤庆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泮山 “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黑惠二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
西晋置,属范阳国。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北魏改名苌乡县。《水经·圣水注》:“《地理风俗记》曰:涿县东五十里有阳乡亭,后分为县,王莽时更名章武,即长乡县也。”古县名。长,一作苌(《魏书·地形
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陈州府一》: 项城营 “明宣德中尝议迁县于此”。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境。
集镇名。即今湖南澧县西合口。《清一统志·澧州》 “津市”条:“合口市,在州西四十里。”
春秋郑津渡名。即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双洎河(古洧水)上津梁。《左传》:襄公九年(前564),晋人以诸侯伐郑,“济于阴坂,次于阴口而还”。杜注:“阴坂,洧津。”
①春秋肥子国。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 “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注: “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②春秋夷国,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后为晋所灭。《左传
梵文意为吉祥胜利。宋、元载籍称为三佛齐。为7世纪至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古国。都城即今巨港。最盛时势力达西爪哇、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南部,为印度文化7世纪时之主要根据地,亦是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东面山下。北宋开宝九年 (976) 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天禧二年 (1018) 真宗赐名 “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张栻、朱熹等尝讲学于此。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即大勐麻。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明、清时设土巡司于此。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走马岭寨”条下:“《志》云,县东北六十里有大港寨,九十里有田村寨,与栲栳岛等寨俱筑城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