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泰山

泰山

①在今江苏泰州市西。《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引 《旧志》: “宋绍兴时,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因州为名。”

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号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岳。古称岱宗。《诗经·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史记·货殖列传》 称: “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古时帝王常要到泰山去行封禅大礼。如 《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 秦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 “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又 《汉书· 郊祀志》: “上因东上泰山,泰山草木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古称岱山,又称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为中国“五岳”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在山东中部、京沪铁路东侧,绵亘济南、泰安等市间,总面积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次于华山和恒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自秦始皇以下始见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清康熙帝和乾隆帝等曾亲临封禅或祭祖。泰山成山于太古代,为片麻岩构成的断块山地。山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景色壮丽,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汉武帝赞叹曰:“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西汉文学家东方朔著文:“盖将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微九河其线,委小七泽其杯,盈彼王屋、太行、终南、五老、岷、嶓、雁荡之秀,拔天台、会稽之奇。”唐诗人李白诗有“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之句,杜甫《望岳》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分丽(山麓)、幽(登山东路)、妙(山顶)、奥(后石坞一带)、旷(登山西路)五个游览区。登山路线分东西两路至中天门汇合直达山顶,总路程9千米,阶6293级。名胜有龙潭水库、柏洞、中天门、云步桥、望人松、对松亭、仙人桥、瞻鲁台、日观峰、月观峰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岱顶四大奇观。另有后石坞、扇子崖、傲徕峰、黑龙潭、长寿桥、龙潭飞瀑等处,风景亦佳。文物古迹有王母池、红门宫、斗母宫、普照寺、回马岭、五松亭、南天门、碧霞祠以及历代石刻,如被称为“榜书之宗”、“大字鼻祖”的经石峪《金刚经》石刻,唐玄宗御书《纪泰山铭》摩崖石刻,汉石表(即山顶无字碑)等。另有孙中山奉安纪念碑、冯玉祥墓等。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建国后,多次整修名胜古迹、游览道路和登山盘道,沿途新建休息亭和旅馆多处。公共汽车可直达中天门,中天门至南天门有空中索道。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并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泰山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合口市

    集镇名。即今湖南澧县西合口。《清一统志·澧州》 “津市”条:“合口市,在州西四十里。”

  • 雷冈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7饶州鄱阳县: “大雷冈在县东北七十里。后汉雷义所居。小雷冈在大雷冈侧。《鄱阳记》 云,晋雷焕所居之处。”

  • 定林寺

    ①在今山东莒县西十八里浮来山上。相传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系清同治十三年 (1874) 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校经楼等。校经楼原名毗卢阁,传刘勰曾在阁上校阅藏经。刘勰 (465—532) 字彦和,东

  • 索伦部

    明末清初对居住在今俄罗斯石勒喀河以东,外兴安岭 (今斯塔诺夫山) 以南,黑龙江中游及精奇里江 (今结雅河) 流域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族的总称。索伦部著名领袖巴尔达齐、博穆博果尔等于崇德年间归

  • 象牙庄

    即今福建漳浦县西北象牙庄。清嘉庆二年(1797) 后福建漳浦县丞驻此。

  • 纳书克贡巴

    在今西藏比如县西北下秋卡、果曲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世称藏北民户为纳书克等三十九族(《卫藏通志》卷15载三十九族之名)。

  • 托定村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桥邓隘”条:“托定村在县东北。正德十五年,‘贼’僮覃万贤据古田作乱,掠洛容,据西乡托定、洛斗诸村,江道多梗。久之,患始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

  • 雀儿山

    在今四川德格县东南。山麓为新路海,为四川最大的冰川湖。民国 《德格县图志》: “由邓柯县之朗吉岭, 沿金沙江, 绵亘南伸龚峰, 叠��高入云霄,至龚垭转向东北行,各里穆山起

  • 四台站

    一名布拉克站。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西南四站镇。旧属肇州。《清史稿·地理志》 肇州厅:“自茂兴站起……又东至布拉克。”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第3章肇州:有四台站(布拉克台)。

  • 盘石关

    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元和志》 卷13广阳县: “盘石故关在县东北七十里。” 《方舆纪要》卷40平定州: 盘石关 “与苇泽关相接,并为设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