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 (灑)洞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洒洞山“在司 (今洪州镇)西南。下有泉,曰洒洞泉,亦名神泉。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洒洞山“在司 (今洪州镇)西南。下有泉,曰洒洞泉,亦名神泉。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
明永乐七年(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罗河入乌苏里江的霍尔附近。后废。
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南红心镇。《清一统志·凤阳府》:红心驿“在凤阳县。明洪武三年设有驿丞。本朝乾隆二十年裁”。见“红心镇”。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唐长庆二年(822)刺史白居易浚湖时筑。雍正《西湖志》卷7:白公堤在“钱塘门外石函桥北至余杭门”。故址当今环城西路。
1913年由东南路道改置,属吉林省。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张广才岭、松花湖以东,蛟河、敦化、和龙、龙井、图们、珲春以北,黑龙江海林、牡丹江、绥芬河三市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
①唐贞观十二年(638)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境。唐末废。②1914年改新宁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和绥渌、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旧县名。原名新
明初置,直属云南布政使司。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清乾隆十二年 (1747) 改为缅宁厅。
秦置,属南海郡。治所即今广东博罗县。《续汉书 ·郡国志》 注: 博罗 “有罗浮山,自会稽浮往博山,故置博罗县”。此说出于附会。据近人徐松石 《傣族僮族粤族考》 称,在古僮语中,“百” 或“博” 含有
又名辽水。即今辽宁浑河。《水经·小辽水》:“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清杨守敬《水经注疏》谓即今浑河。古水名。又作小辽河,即今辽宁省浑河。《水经注·小辽水》:“高句丽县
在今辽宁灯塔县东南铧子镇北山。矿区包括华子岭、尾明山、华家洼、田家沟、张家沟、大榆沟、盘道岭、尖山子、老虎岭、磨箕山(亦称磨脐山) 等十矿。绵亘二三十里。清乾、嘉间有商人申请开采。光绪二十六年 (19
一名虚无山。 又名巏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 《隋书·地理志》: 柏乡县 “有山”。 《寰宇记》 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