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水

洛水

①又名洛涧。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明史·地理志》 凤阳府怀远县: “又西南有洛水,与寿州分界,径县南新城村入淮。”

②在今山东莒县西北四十里。出檀特山阴,东南流入于沭。元于钦 《齐乘》 卷2 “沭水” 条下: “洛水出檀头山,又南经莒州城东,又南沙河水西来入焉。”

③一作雒水。即今河南洛河。黄河支流。《尚书·禹贡》: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于河。”

④亦作雒水。为今四川沱江诸源之一。即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之石亭江。 《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县: “章山, ��水所出, 南至新都谷入湔。”

⑤一名北洛水。即今陕西省洛河。源出定边县东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吴旗、志丹、甘泉,又南流经富县、洛川等县,至大荔县南合渭水,东入黄河。《周礼·职方》: 雍州 “浸曰渭、洛”。《山海经》 卷2:白於之山“洛水出其阳,而东流注入渭”。《史记·周本纪》: “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即此。


(1)古水名。(1)即北洛河。今陕西省境内洛河。《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即此。参见“洛河(2)”。(2)又称雒水。一说即今鸭子河,一说即今石亭江。为四川沱江诸源之一。(2)又称雒水。即南洛河。今河南省洛河。参见“洛河(1)”。(3)即“洛涧”。


猜你喜欢

  • 扶其县

    一作扶淇县。北魏永安中置,属东武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水经·潍水注》:扶淇水“出(东武县,今诸城市)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县以扶淇水为名。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中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

  • 墟沟镇

    即虚沟城。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墟沟镇。《清一统志·海州》 “东海营” 条下: “ 《通志》: 云台山,即古东海县。其北有墟沟营。”

  • 下三府

    指明、清时期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相当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临安市、富阳市一线及杭州湾以北地区。明、清两代习称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三府为下三府,称宁波、绍兴、台州(治今临海市)、金华、衢州、严州(

  • 冲霄山

    又名火山、火焰山。在今广西梧州市南隔江二里。《方舆纪要》卷108苍梧县:火山“在城南隔江二里。上有光如火,其下水深无际。今亦名冲霄山”。

  • 博峨山

    一名那墓山。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清一统志·廉州府》: 博峨山 “在灵山县西少南二百四十里,西去钦州八十里。脉自林冶山来,极深峻,钦廉大道经其下”。

  • 飞云洞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狮子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飞云洞“在大冶回山之巅,三洞层出,上洞出云,中洞出水,下洞出风,其声如雷霆。唐元结尝读书于此,堂基犹在,洞中有元结像”。今为飞云公园。即“猗玗洞”。

  • 任城

    又名蛮楼寨。在今安徽阜阳市北颍水北岸三里。《寰宇记》卷11颍州汝阴县:“故任城在县北一里。陈将任蛮奴伐齐,于颍水北岸筑城,以围汝阴。”

  • 武始县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五十里。汉武帝封赵敬肃王子刘昌于此。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封赵敬肃王子刘昌于此,后改为县,治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属魏郡。东汉省。

  • 东瓯

    亦称瓯越,为越族的一支。《史记·东越列传》:“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 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市),世俗号为东瓯王。”后世遂以东瓯为温州或浙南地区的别称。(1)西汉

  • 竺园山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 “隋开皇间,有僧过此,谓人曰: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因名。” 《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竺园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鹿头陂,两崖陡削,傍有微径,仅通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