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济州

济州

①北魏泰常八年 (423) 置,治所在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范县、山东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县市间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 (754) 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

②五代周广顺二年 (952) 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县 (今山东巨野县南一里)。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巨野、金乡、郓城等县地。金天德二年 (1150)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蒙古至元六年 (1269) 又移治今巨野县。八年 (1271) 升为济宁府,十二年 (1275) 又改济州,属济宁府。至正八年 (1348)废。

③金天眷三年 (1140) 改黄龙府置,属会宁府。治所在利涉县 (今吉林农安县)。《金史· 地理志上》: “以太祖来攻城时,大军径涉不假舟楫之祥也。” 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德惠、双阳县及长春市地。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名隆州。


(1)北魏泰常八年(423年)置,治碻磝城(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聊城、东阿、肥城、阳谷、高唐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缩小。天宝十三载(754年),州城为河所陷,遂废入郓州。(2)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分郓州置,治所在巨野(今县南)。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郓城、巨野、金乡等县地。金天德二年(1150年)移治任城(即今济宁)。元至元中升为济宁府;不久又改为济州。至正八年(1348年)废。(3)金天眷三年(1140年)以龙州改名,治利涉县(今吉林农安县),属上京路。辖境相当今吉林省长春市及农安、德惠一带。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隆州。


猜你喜欢

  • 逢关陂

    在今山东聊城市北。《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 十二月乙酉,“燕主垂攻吴深垒,拔之。……垂进屯聊城之逢关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后燕寺人吴深叛

  • 玉陇哈什河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为和田河东源。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和阗河凡二源,皆出呢莽依山,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玉陇哈什城西,是为玉陇哈什河,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长四百四十里。”“玉龙”系古代

  • 高柳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废。晋复置。北魏为高柳郡治。治所即今山西阳高县。后废。古县名。西汉以高柳邑置,治今山西省阳高县。为代郡西部都尉治。东汉为代郡治,东汉末省。北

  • 恩阳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阳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南六十里恩阳镇。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初复属巴州。贞观十七年 (643)废。万岁通天元年 (696) 复置。天宝初属清化郡。乾元初复

  • 邵水

    在今湖南邵阳市东。《元和志》卷29邵阳县:“在邵水之阳。”《方舆纪要》卷81宝庆府邵阳县:“邵水在府东。源出龙山,流经城北,合于澬水。《志》云,昔时邵水自东而南,城居其北,故曰邵阳。唐时始移治水南。”

  • 渭南郡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治所在南新丰县 (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四里)。北周建德二年 (573)废。北魏孝昌三年(527年)置,治南新丰县(西魏改名渭南县,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属雍州。辖今陕西省渭南

  • 小睢寨

    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康承训攻庞勋,进克此寨。

  • 官田坝

    即今云南盐津县。1931年盐津县由该县南郊老街迁治于此。

  • 堰口集

    即今安徽寿县南堰口镇。清乾隆 《寿州志》 卷1南乡 《市集》: 堰口集 “离城五十里”。

  • 海阴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农州置,治所在新容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地。后废。隋大业年间改农州置,治新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广田县东)。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