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淀

海淀

亦名海甸。在今北京市西北海淀区。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4: “水所聚曰淀。高梁桥西北十里, 平地有泉,滮四出, 淙汩草木之间, 潴为小溪,凡数十处。北为北海淀,南为南海淀。远树参差,高下攒簇,间以水田,町塍相接,盖神皋之佳丽,郊居之选胜也。” 园林云集,明代以李伟清华园与米万钟的勺园为最盛。清则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清漪园、长春园、万春园、淑春园等名园皆创建于此。


区片名。在北京市海淀区东南部中心地带。泛指中关村大街以西、稻香园以东、北京大学以南、海淀南路以北地区。因其西侧是一片泉水流积而成的浅水湖淀,故名“海淀”。此名最早见著于元初,也有“海店”、“海甸”之称。历史上有南海淀和北海淀之分,北海淀在今北京大学一带,南海淀即现指的海淀地区。明代太监在此建造庙宇,达官显贵在此建造别墅,海淀开始兴盛。清代,随着皇家园林的形成,圆明园、畅春园、颐和园先后成为康熙、乾隆等清帝和慈禧太后在皇宫以外视朝听政的场所。为赴朝方便,清代朝臣纷纷在海淀一带修建宅邸、花园,海淀更趋繁荣,成为京郊第一重镇。清外巡五营中的中营就驻扎在海淀镇,统管圆明园八旗和香山健锐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海淀镇也遭焚毁。1949年以后才得以恢复。1949年9月29日成立海淀镇人民政府,1954年改为海淀镇办事处,1959年11月改称海淀街道办事处,海淀镇建置取消。2001年上半年,东部0.5平方千米的地区全部拆迁,海淀区人民政府从此地迁出,中关村科技园高科技商务中心“中关村西区”在此拔地而起。西北部有中国图书城,东部有海龙电脑城,东南部有中关村大厦、海淀医院,周围有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硅谷城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通多路公共汽车。名胜古迹有礼王园(乐家花园)、李莲英宅园、海淀清真寺等。


猜你喜欢

  • 承天门街

    亦名天街。又名天门街。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 正南门外大街。唐岑参 《秋夜闻笛》 诗云: “天门街西闻捣帘。”

  • 城南佳趣堂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东芝溪上。明王鏊 《姑苏志》 卷31: 城南佳趣堂,“邑人虞子贤尝得朱晦庵和张广汉忠献城南杂咏真迹,遂筑堂以居。番阳周伯琦题扁曰: ‘城南佳趣’”。

  • 五牧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牧村。《宋史·文天祥传》:南宋末,元兵进攻常州,“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战五牧,败绩”。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北运河北岸。《宋史·瀛国公纪

  • 清塘

    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 “文昌堰” 条下: 清塘 “在城北七十里,曾氏所居。环群山而汇众水,灌溉甚广”。

  • 阳派河

    在今云南姚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阳派河“在府西。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派河,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 赵屯镇

    北宋置,属东流县。在今安徽东至县北。《寰宇记》 卷111彭泽县: 古赵屯城 “在县东北二百五十七里。典籍不载,古老相传赵屯城”。《元丰九域志》 卷6东流县有赵屯镇。(1)在辽宁省北宁市南部。面积70平

  • 将乐馆

    北宋置,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乡。元至元初改为白莲站,明初改为白莲驿。北宋置,即今福建省将乐县西南白莲。元至元初改白莲站。

  • 六广河

    即六归河。今贵州大方县西南六冲河。《明史·李橒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叛军“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

  • 营州中屯卫

    明洪武二十六 (1393)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龙山县 (今辽宁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白塔子)。永乐元年 (1403) 徙治平谷县 (今北京市平谷县) 西,属大宁都司。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 右翼右末次旗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色楞格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