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淯水

淯水

①一作育水。即今河南白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攻离之山,淯水出焉。” 《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郦县: “育水出西北,南入汉。”源出今河南嵩县西南,南流经南召、南阳、新野等县市,至湖北襄樊市东北入汉水。《水经·淯水》: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又屈南过淯阳县东,又南过新野县西,南入于沔。” 《后汉书· 刘玄传》: 新莽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 “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立刘玄为帝,建元更始,即此。

②即均水。今河南卢氏、西峡、淅川等县淅川。《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卢氏县: “育水,南至顺阳入沔。” 《水经·均水注》: “均水发源弘农郡之卢氏县熊耳山……东南流径其县下,南越南乡县,又南流与丹水合。……又南流注于沔水,谓之汮口者也。故《地理志》 谓之淯水。”

③又作育水。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汉水北岸支流浊河。《水经·沔水注》: “汉水又东左得育溪。” 《唐六典》: 山南道大川有淯水。《元丰九域志》 卷1金州: 洵阳县有“淯水”。《清一统志·兴安府》: 淯水“在洵阳县东,亦名蜀河。……《县志》: 蜀河在县东百四十里,源出秦岭,南流径闾关入汉,即古淯水也”。


古水名。又作育水。即今河南省白河。《后汉书·刘玄传》:新莽地皇四年(23年),诸将“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立刘玄为更始皇帝,即此地。西晋太康间杜预引滍、淯水灌田万顷。


猜你喜欢

  • 费侯国

    东汉改费县为侯国,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后复为县。

  • 粉壁寨

    在今广西容县西南四十里。明、清于此置巡司。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巡检司于此。

  • 可可以力更

    一作克克伊尔根。简称可镇。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旧属归绥县,1915年划归武川县,为县驻地。

  • 南清河郡

    西晋分平原郡置,治所在灵县 (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唐县附近地。北齐废。

  • 白虎山

    ①亦名白虎矶、白浒山。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九十里长江南岸白浒镇村附近。《元史·伯颜传》:南宋末,阳罗堡之战“宋军大溃,数十万众,死伤几尽,夏贵仅以身免,走至白虎山”。②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方舆纪要》卷

  • 大万谷落府

    北宋开宝八年(975)析罗甸国置,为羁縻府。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南宋嘉定间移治今贵州贵阳市。后废。

  • 松林河

    即今四川石棉县西北松林河。清光绪 《越嶲厅志》 卷6: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往紫打地(安顺场),“土千户王应元率土兵团练,暗将松林河桥拆毁,令乡村各寨坚壁清野”,致使石达开全军覆没。

  • 山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二年(1369)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九年(1376)改置山西布政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治太原路(治今山西太原市)

  • 贡珍县

    唐渤海国置,属渤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辽以后废。

  • 吾者野人

    亦作兀者、斡者、斡拙。元代时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少数民族的称谓。沿江者以捕鱼为业, 山林者以狩猎为生。在哈州(今俄罗斯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处)设吾者野人乞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