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渔阳郡

渔阳郡

①战国燕置。《史记·匈奴传》: “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秦汉治渔阳县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县以东地区。《陈涉世家》: 秦二世元年 (前209),“发闾左适戍渔阳”。即此。西晋废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复置。北魏移治雍奴县 (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 (今北京市通县东城子)。隋开皇初废。

②隋大业初改玄州置,治所在无终县 (大业末改为渔阳县,即今天津市蓟县)。郡在渔山之阳,故名。辖境相当今河北蓟运河以北,北京市平谷县、河北兴隆、遵化县以南,三河、蓟县以东,陡河流域以西。唐改为蓟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渔阳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名蓟州。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 即指此。


战国燕置,秦、汉时治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州二区以东地区。西晋省入燕国。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北魏徙治雍奴县(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县)。北齐移治潞县(即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城子)。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先后改玄州、蓟州(隋玄州治无终县,唐蓟州治渔阳县,皆即今天津市蓟县)为渔阳郡。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鼙鼓动地来”,即此。


猜你喜欢

  • 柳滩驿

    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1怀远县: 柳滩驿 “在县南七十里,为南达寿州之中道”。

  • 押赤城

    又作鸭赤城、鸭池城。即今云南昆明市。《元史·兀良合台传》: “遂进至乌蛮所都之押赤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 《马可波罗行纪》: “行五日毕,抵一主城,是为国都,名称押赤。城大而名贵,工商甚众。” 《

  • 南伊岛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鸿庥岛。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伊岛。1947年改名鸿庥岛。

  • 仙枣亭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仙枣亭,“旧传亭前枣大未尝实,一岁忽有实如瓜,太守命小吏采而进,小吏辄啖之,遂仙去”。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改名吕仙亭。

  • 乞则里八海

    一作乞湿泐巴失海子。即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乌伦古湖。《元史·郭德海传》:德海“从先锋柘柏西征,渡乞则里八海”。即此。

  • 义城堡

    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北一里。《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即此。六年(623)移就故夷安城,即今高密市。在今山东省高密市西北。唐武德三年(620年)移高密县于此。

  • 乌鹊桥

    在今江苏苏州市五卅路南端,跨十全河。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等诗句。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乌鹊桥,在郡前。旧传有古馆八,曰全吴、通波、龙门、临顿、升羽、乌鹊、江风、夷亭。此桥因馆得名。”

  • 汴滑

    唐方镇之一。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领有汴、滑两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滑县、延津、长垣、封丘、开封、兰考、尉氏、通许、杞县等地。上元二年(761)废。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

  • 桧溪堡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3蛮夷长官司: 桧溪堡 “在司南。《志》 云: 司境有四山,龙源、青冈、黄郎、麻坡等处诸蛮与建昌乌蒙、沙骂连接。万历中设桧溪、烟溪等堡”。

  • 四望溪口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以四望溪(今茫溪河)注入岷江之口为名。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