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渤澥

渤澥

指今渤海海域。《史记·司马相如传》 载《子虚赋》 有 “浮勃澥游孟诸” 之语。《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索隐》: “案 《齐都赋》 云: ‘海傍曰勃,断水曰澥’ 也。” 《初学记·地部中·海二》: “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称之沧海。” 《汉书·武帝纪》 元光三年作 “勃海”。


指古代东海的一部分,即今渤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勃澥”。裴骃《集解》:“《汉书音义》曰:‘海别枝名也。’”司马贞《索隐》:“案《齐都赋》云,海旁曰勃,断水曰澥也。”《初学记》卷六:“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作“勃海”。


猜你喜欢

  • 天平庄

    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天平镇。清道光《重修宝应县志》卷7:“天平庄在草积庄,东北去城六十里。”

  • 新妇山

    又名媳妇山。在今河北滦县西南二十五里。《魏书·地形志》: 辽西郡海阳县有 “新妇山”。即此。

  • 滑溪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滑溪 “在县西一里。源出县西旗山,南流合浈水”。

  • 夷望溪

    沅江支流。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水经·沅水注》:“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俗讹为怡望溪、渔网溪。

  • 管涔山

    一名燕京山。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主峰卧羊场,海拔2603米。《山海经·北次二经》: “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古称燕京山。在山西省西北部,为吕梁山北段分支,南接芦芽

  • 古城岩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三十里。《明一统志》卷66靖州:古城岩“洞穴深广可六七里,土人岁以正月朔旦游焉”。

  • 隆越县

    唐置,属泸州。治所即今四川隆昌县。贞观二年 (628) 改属荣州。八年 (634) 废入威远县。

  • 塔陂

    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上塔坡村。《方舆纪要》卷53西安府: 塔陂 “在府南二十里韦曲之西。地有浮图,产稻极美,土人谓之塔陂米”。

  • 瓷窑峡

    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下。峡中有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清一统志·大同府》: 悬空寺 “在浑源州南瓷窑峡口”。

  • 北和州

    唐武德三年(620)置,治所在临泉县(今山西临县北二十五里故县村)。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贞观三年(629)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临泉县(今山西临县西)。贞观三年(629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