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口渡
一名源口。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元口 (源口)。明初置巡司于此。明末废。
一名源口。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元口 (源口)。明初置巡司于此。明末废。
亦名蒲水。在今四川蒲江县南。源出名山县东北,流经蒲江县城,东北流合临溪河,于邛崃县东南注入南河 (邛崃河),东流注入岷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西汉地节中,“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①在今四川奉节县东。杜甫《夔州歌》中有“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句,后人因以为夔州有百牢关。《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百牢关,“辛毗曰: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节县:
在今陕西定边县东安边镇东北。《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野马涧 “在镇西安边旧营东北。天顺中,寇犯安边,官军败之于野马涧”。
①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舆地纪胜》卷42滁州:车盖山“在全椒县西北十五里。形如车盖”。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七里。《赵孟頫集》卷7《吴兴山水清远图记》:“玉湖之上有山,童童状若车盖者,曰车盖山。”《清一统
即今河南南召县治。清代设巡司于此。民国改设县佐。1947年南召县徙治于此。
在今甘肃岷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冷落山,“盛夏阴晦即雨雪,因名。今有冷落山寨,为官军戍守处”。
即今江西吉安市南泸水。《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 神冈山水 “在府城西南。源有二,一出袁州府萍乡县界泸潇山,百八十里至安福县,东北流八十里,与永新水合; 一自永宁县浆山鹅岭,二水通永新江。其间有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明史·地理志》北流县: “北有绿蓝山,绿蓝水出焉,分为二。东流者经城东登龙桥,与广东高州府流入之绣江合,又东经容县,为容江。西流者入郁林州,为南流江。”
清初改忠建宣抚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雍正十三年 (1735) 废。清初改忠建宣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桓帝纪》 载: 延熹二年 (159),“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