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阳县
①北周武帝初置,为南都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建德四年 (575) 改为武宁县。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光绪 《山东通志》 卷34:“在源河之阳,故名。” 贞观元年 (627) 省入禹城县。
古县名。(1)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因县在源阳河侧,故名。属齐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禹城县。(2)北周置,治今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属南都郡。建德四年(575年)改武宁县。
①北周武帝初置,为南都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建德四年 (575) 改为武宁县。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光绪 《山东通志》 卷34:“在源河之阳,故名。” 贞观元年 (627) 省入禹城县。
古县名。(1)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山东省禹城市西南。因县在源阳河侧,故名。属齐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禹城县。(2)北周置,治今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属南都郡。建德四年(575年)改武宁县。
即今浙江开化、常山二县境内常山港之通称。《方舆纪要》卷93常山县:金川“一名马金溪”。同卷开化县:金溪“亦曰马金溪”。今仅指开化县华埠镇以北河道。又称金溪。在浙江省开化县境。常山港之上源。源出安徽省休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即今江苏泗洪县西北重冈乡。《寰宇记》 卷16临淮县: “南重冈城,亦隋重冈县地也,在旧徐城县西北九十里通济渠南一里平地,大业八年移县于此置,十年筑城,隋末废,缘重冈山为名。”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东汉建安十九年(214)曹操筑。为邺都三台之一。《水经·浊漳水注》:金虎台“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五间, 上有冰室, 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又有
明洪武元年(1368)改元邵汀万户府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邵武万户府置,治今福建省邵武市东南。属福建行都司。清顺治十八年(1
即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岱山乡 (岱山铺)。清光绪 《大清直省地舆全图》: 定远县东南有岱山铺。
在今广东德庆县西。《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平村营“在州西八十里。近大江。地名上峒。其相近为大塘营”。
即鸣皋山。又名九皋山。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山下有鸣皋镇。《元和志》 卷59陆浑县: “明皋山在县东北十五里。” 《续资治通鉴》: 南宋建炎二年 (1128),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知河南府翟进与叛将杨进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侧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余处。大多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据《魏书·郑道昭传》 载: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
在今福建泰宁县南。《方舆纪要》卷98泰宁县:“利涉桥在县治南,跨大溪上。石址木梁,酾水为五道。宋元以来,历代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