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溱州

溱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②隋仁寿四年 (604) 改豫州置,治所上蔡县(大业初改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上蔡、西平、新蔡、淮滨、息县、確山等县间地。大业二年 (606) 改蔡州,寻改为汝南郡。

③唐贞观十六年 (642) 开山洞置,治所在荣懿县 (在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东南青羊镇)。《元和志》卷30溱州: “以南有溱溪水为名。” 天宝元年 (742)改为溱溪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溱州。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市万盛区及綦江、南川部分地。北宋降为羁縻州,熙宁七年 (1074) 改置荣懿砦。大观二年(1108) 复置,治所在溱溪县 (今綦江县南吹角乡)。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南及贵州桐梓县部分地。宣和二年 (1120) 废。


(溱zhēn) (1)隋仁寿四年(604年)改豫州置,治上蔡县(大业初改名汝阳县,今汝南县)。“取城南溱水为名”(《太平寰宇记》)。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北及汝河、洪河中下游地区。大业二年(606年)改为蔡州。(2)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治荣懿县(今重庆綦江县东南青年镇)。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南川市南部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部。北宋初废。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并移治溱溪县(今重庆綦江县南吹角)。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


猜你喜欢

  • 口泉支线

    自今山西大同市西南至口泉。长20.6公里。为京绥(今京包)铁路支线。1918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为运煤专用。

  • 淅水

    一名析水。即今老鹳河。源出今河南卢氏县南。上游名黄沙五渡河。南流经西峡县西,至淅川县南入丹江。《隋书·地理志》: 析阳郡内乡县 “有淅水”。

  • 博望苑

    ①西汉都城长安苑囿。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未央宫西南。《汉书· 戾太子传》: 元狩元年 (前122),太子 “及冠就宫,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颜师古注: 博望,“取其广博观望也”。又 《成帝纪

  • 山口隘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山口隘“在永明县东南,接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瑶人出入之路”。

  • 大村

    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大村。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大村土百户。(1)集镇名。(1)在河北省南宫市区西北部。大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620。明代该村较大,故名。产小麦、谷子、玉米、棉花。盛产花生、红枣

  • 易门所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置易门守御千户所,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清康熙七年 (1668) 废。

  • 遂安郡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睦州置,治所在雉山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今已没入新安江水库)。辖区当今浙江淳安县、建安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睦州。②北周置,属唐州。

  • 北湖

    ①即玄武湖。在今江苏南京市城东北玄武门外。因在城北,东晋初年改称北湖。唐许嵩《建康实录》卷5:东晋太兴三年(320),“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即此。②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六十四里。《新唐书·地

  • 苗力

    即今云南永胜县东南仁和镇。1913年改为仁里,设县佐于此。1988年改为仁和镇。

  • 盘山驿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东南盘蛇驿。明 《辽东志》 卷2 “驿传”: 盘山驿在 “广宁城东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