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川县

灵川县

①唐龙朔二年(662)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以灵渠水为名。北宋属静江府,绍定四年(1231)移治今县东北三街镇。元属静江路。明属桂林府。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4年撤销。1962年复置,1965年迁今灵川县。

②唐先天元年(712)析交城县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炉峪口。开元二年(714)废。


(1)古县名。唐先天元年(712年)置,治今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区北。属并州。开元二年(714年)废。(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漓江上游。属桂林市。面积 2288 平方千米。人口35.1万。辖6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灵川镇。唐龙朔二年(662年)由始安县析置灵川县。因处灵渠以南,以此名县。属桂州。故治在今县东北三街。南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清属桂林府。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桂林专区。1954年灵川县并入临桂县。1962年复置灵川县,迁治今址。1971年属桂林地区。1999年属桂林市。地处湘桂走廊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东、中部岩溶广布,中南部为峰林槽谷区。漓江、甘棠河、潮田河、海洋河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甘蔗、大豆作物为主,林产有油茶、油桐、毛竹、白果、柑橘等,为全国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矿产有铁、铅、锌、铜、水晶、大理石等。工业有罐头、制糖、电力、水泥、化肥、矿产加工、木材加工、矿山机械、化学、钢铁、农药等,桂林地区大部分工厂在境内。湘桂铁路、322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万寿桥、佛塔岩、龙岩、灵川象鼻山及青狮潭、古东瀑布、定江莲花洞、海洋山风景区。


猜你喜欢

  • 景谷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平兴县置,为沙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 (白水街)。《元和志》 卷22景谷县: “因县北景谷为名。” 大业初属义城郡。唐武德初属利州,四年 (621) 为沙州治

  • 蛮王城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清一统志 ·澧州二》: 蛮王城 “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

  • 靖西县

    1913年改归顺府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以地处广西西部边境,毗连安南 (今越南),取西鄙安宁之义。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属百色市。面积 3331 平方千米。人口5

  • 柯家坪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周溪乡。清道光《城口厅志》 卷5: 柯家坪在 “厅西南一百六十里。地势平厂,水田四百余亩。坪后倚大山,高数十里。前三面皆岩��高二里许”。 《明史·张令传

  • 巩昌路

    元初改巩昌府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漳县、通渭、武山,甘谷等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复为巩昌府。元初改巩昌府置,治陇西县(今属甘肃)。为巩昌都总帅府治。辖

  • 丹杨县

    ①即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市。《新唐书·地理志》作“丹杨”。②即丹阳县。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丹杨镇。《晋书·地理志》 作丹杨郡、丹杨县。并云:“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宋书·州郡志》 亦作“丹杨令,

  • 易俗县

    辽太平十年 (1030) 置,属上京临潢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县衙在上京南城西门之北。金废。古县名。辽太平十年(1030年)置,治临潢府郭下(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金废。

  • 大印堡

    在今四川平武县南大印镇。《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印堡“在县东北。《边略》云:堡设在山阜,巍然天险,亦白草番出没要路也”。

  • 天兴州

    1664年郑成功子郑经升天兴县置,属东宁省。治所在新港(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新化镇)。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废。清康熙三年(1664年)台湾郑经升天兴县为州。治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辖台湾北路地区

  • 泉城郡

    北魏置,属凉州。治所在新阳县,当在今甘肃武威地区。隋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