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岩
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玉石岩在“县北五里。有石莹如白玉。山半有洞,广数十丈。宋太宗赐书百二十卷,邑人依岩阁藏之。旁有巨人迹,下有王迹寺。治平间赐额曰普和,此为上岩。岩后层层深入,登高台有大窦通天,亦谓之通天岩,空阔明爽。正德十二年,督臣王守仁平龙川湫(浰)寇,班师作《平南记》,刻于洞壁,此谓下岩。下岩之后有洞六七,视二岩尤胜”。
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玉石岩在“县北五里。有石莹如白玉。山半有洞,广数十丈。宋太宗赐书百二十卷,邑人依岩阁藏之。旁有巨人迹,下有王迹寺。治平间赐额曰普和,此为上岩。岩后层层深入,登高台有大窦通天,亦谓之通天岩,空阔明爽。正德十二年,督臣王守仁平龙川湫(浰)寇,班师作《平南记》,刻于洞壁,此谓下岩。下岩之后有洞六七,视二岩尤胜”。
①唐置,为羁縻州沃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黄村) 东南三十里回城。②1942年5月革命根据地改潮南县置,治黄圩双套 (今江苏响水县南黄圩乡双套村)。以地处黄海之滨,故名。1949年隶苏北行署区,迁
在今湖北钟祥市西,为古莫愁女故乡。《旧唐书· 音乐志二》: “ 《莫愁乐》,出于 《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 《舆地纪胜》 卷84郢州: 莫愁村,“ 《古乐府》 云: 莫愁,石城人也。今
即今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东部之黄岩岛。为一近三角形暗礁,周长约46公里。礁湖内水清绿,边崖陡峭。珊瑚礁狭带上有大石柱立,远处可见。最高者为南岩,海拔1.8米。其北又有北岩。黄岩岛实为包括南岩和北岩在内的
即今四川巫山县北双龙镇。清光绪《巫山县志》卷2:巴雾堡在“县东北六十里”。
五代唐改须昌县置,为郓州治。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北宋咸平三年(1000) 移治今东平县西南州城镇。宣和元年 (1119)为东平府治。元为东平路治。明初为东平府治。洪武七年 (1374)
在今贵州织金县东三十里。《清一统志·大定府》: 织金河 “其水东流入黔西州境,注于鸭池河”。
即左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北,径定陶恭王陵南。汉哀帝父也。……坟南,魏济阴郡治也,世谓之左城,亦名之曰葬城,盖恭王之陵寝也。”
①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南黑林镇。《吉林乡土志》: “黑林子,为清代中叶所创。因该地当时森林丛茂,黑林一片,故名。”②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黑林子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怀德县: 黑林子 “在城
西魏大统十三年 (549) 置,属武都郡。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北周移武都郡治此。隋大业三年 (607) 改名虢县。古县名。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属武都郡。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清一统志·庐州府一》:毛公山“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与巢县接界。相传汉毛义隐此,上有毛公洞。又北半里为莲花洞,石莲下垂,巧侔追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