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番禺县

番禺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统一南越后置,为南海郡治。治所即今广东广州市。《水经·泿水注》: “姚文式问云,何以为番禺? 答曰: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倘谓番山之禺也。” 而 《初学记》 卷8引《南越志》 称: “番禺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此皆附会之辞。据 《山海经·海内南经》 载: “桂林八树,在番禺东。” 郭璞云: “今番禺。” 《续汉书·郡国志》 注引 《山海经》 作 “贲禺”。《文选 · 游天台山赋》 注引作 “贲隅”。《水经·泿水注》: “泿水东别径番禺,《山海经》 谓之贲禺者也。” 可知贲禺、贲隅或番禺应是古越语译音的不同写法。或释为盐村。秦末赵佗割据岭南,自立为南越王都此。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为交州治所。三国吴为广州治所。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初复置,与南海县同为广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南海县。皇祐三年 (1051) 复置,仍为广州治。元与南海县同为广州路治。明、清为广州府治。民国初为广东粤海道治。1920年直属广东省。1921年于番禺县置市政厅,1925年置广州市。1933年移治今番禺市东北新造镇。1945年移今番禺市 (市桥镇)。1992年改设番禺市。


(番pān) 古旧县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治今广东省广州市。秦末龙川县令赵佗割据岭南,自立为南越王都此。秦、汉至南朝为南海郡治。隋并入南海县。武周长安三年(703年)复置,为广州都督府及岭南道治。五代为南汉兴王府治。宋为广州南海郡,并广南东路治。元为广州路治。明、清与南海县同治一城,并为广州府和广东布政使治。1912年裁府留县。1933年迁新造,1945年迁治市桥镇(番禺区治)。1959年撤销,1960年复置。1992年撤销,改设番禺市。


猜你喜欢

  • 大同右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

  • 柤山

    在今湖北襄阳县与南漳县之间。《隋书·地理志》: 襄阳府义清县有柤山。《元和志》 卷21南漳县: 柤山 “在县东北一百八里。吴将朱然、诸葛瑾从柤中乘山险道北出,柤中去襄阳城一百八十里。按此是地名,非山,

  • 瓦亭关

    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续汉书·郡国志》 安定郡乌氏县:“有瓦亭。”《后汉书·隗嚣传》:建武八年(32),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嚣乃使“牛邯军瓦亭,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晋书·苻登载记》:太

  • 邕州

    唐贞观六年 (632) 改南晋州置,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郁江南岸亭子街)。《元和志》 卷38邕州: “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 天宝元年 (742)改为朗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邕州。辖

  • 彭泽县

    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三十里江桥乡柳德昭村附近。《元和志》 卷28:“置彭城 (蠡) 湖南。因以为名。” 东汉建安十四年 (209) 孙权于县置彭泽郡,寻废,县属豫章郡。西晋怀帝永嘉

  • 康哈里该

    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克鲁伦河上源以西。明金幼孜 《北征后录》: 永乐十二年 (1414)成祖北征,至饮马河 (今克鲁伦河)。六月 “初五日午发双泉海,暮至西北三峡口,即康哈里该,无水”。

  • 秋林镇

    ①北宋于秋林寨置,属郪县。即今四川三台县东五十里秋林镇。②即今陕西宜川县东秋林乡。《清一统志· 延安府二》: 秋林镇 “在宜川县东三十里。其旁有砦”。(1)在四川省三台县东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

  • 社港市

    即今湖南浏阳市北七十六里社港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29载:浏阳县北有“社港市”。

  • 莲塘街

    即今江西南昌县治莲塘镇。清同治 《南昌府志》 卷6南昌县: 莲塘街 “距城三十五里”。明万时华有 《莲塘道中》 诗。1949年南昌县迁治于此。

  • 上沛埠镇

    即今江苏溧阳市西上沛镇。清光绪重刊《溧阳县志》卷2:上沛步“明代旧名。县西六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