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山
亦名龙泉山、北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十里。山上有二龙潭,流经白浮村。元引白浮泉水为通惠河水源。《元史·郭守敬传》:“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 自西水门入城,环流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 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
亦名龙泉山、北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十里。山上有二龙潭,流经白浮村。元引白浮泉水为通惠河水源。《元史·郭守敬传》:“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经瓮山泊, 自西水门入城,环流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 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
①三国蜀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五城县,郡东南,有水通于巴。汉时置五仓,发五县民,尉部主之,后因以为县。”魏灭蜀后废。西晋咸宁四年(278)复置,太康六年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呼伦湖与贝尔湖之间的乌尔逊河。《元朝秘史》卷1:“捕鱼儿海子、阔连海子,两个海子中间的河名兀儿失温,那河边住的塔塔儿一种人。”捕鱼儿海子即今贝尔湖,阔连海子即今呼伦湖。
亦作金家楼。在今河南虞城县南。清光绪《虞城县志》 卷16: 同治元年 (1862),“教匪郜守正盘踞商丘金家楼”。即此。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郜永清等领导白莲教起义于此。
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维摩州: 宝宁溪 “在州 (今砚山县西北维摩) 东北百二十里。出宝宁山,南流合万年龙溪及折角溪之水,流入广南府界,汇于右江”。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中阳县。《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前285),“与秦会中阳”,即此。西汉置中阳县。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中阳县。《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四年“与秦会中阳”。西汉置为中阳县。
五代后蜀明德四年 (937) 于此置招葺院,属盐亭县。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南一百里金鸡镇。北宋乾德四年 (966) 改置东关县。
俗称菜市门。南宋临安城东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庆春街与东青巷相交处附近。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城时,将城门东移三里重建新门,后改称庆春门。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5临高县:那盆山“脉自五指山北来,至此特起一峰,高耸而圆,若覆盆然”。
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南寒葱沟。1936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一次伏击战,击毙日伪军二百六十余人,俘二百七十余人,缴获大量枪、炮及电台二部。
洙、泗二水合称。古时两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合流西下,至鲁国都城 (今曲阜市) 北又分为二水。《水经·泗水注》: 泗水 “又西南流,经鲁县分为二流,水侧有一城,为二水之分会也。北为洙渎……南则泗水。夫子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