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州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属登科府。治所在麻陇(今四川白玉县)。“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1913年改为白玉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四川省白玉县。1913年降为白玉县。
清宣统元年(1909)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属登科府。治所在麻陇(今四川白玉县)。“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1913年改为白玉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四川省白玉县。1913年降为白玉县。
明洪武末置,属茶陵卫。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成化三年(1467)移治今汝城县。后废。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治今湖南省汝城县。属茶陵卫。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即麊泠县。 西汉占领瓯雒地区后置, 属交趾,为都尉治 (一说为交州及交趾郡初置时治所)。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东汉建武十六年 (40),其县雒将之女徵侧、徵贰姊妹自立为王,建都于此。三国吴
一名坡塔什、佛塔什。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苏盖提东一百六十里喀拉喀什河南岸。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9: 康挖克 “又名波塔什。洪图,佛塔什。柴草俱蕃茂”。
在今河南内黄县北四里。《方舆纪要》 卷 16 内黄县: 烽火台 “高二丈许。宋咸平中,契丹入寇大名。杨延朗军内黄以御之,筑台于此”。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五十里。《山海经·西山经》: 鸟鼠同穴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楚辞· 离骚》: “望崦嵫而勿追。”
即乌第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乌得河。清康熙《平定罗刹方略》卷2: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将军萨布素等奏:无底儿河罗刹鄂衣多里遣宜番等四人,来诱俄乐春立克顶格等,被擒送到”。
在今四川合川市南嘉陵江磨下沱一带。西岸有南槽、后槽,东岸有石魁槽,故名。《元史·李进传》:己未(1259),“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即此。
即今福建南安市东北洪濑镇。濒东溪 (洪濑溪) 为入永春孔道,清时民居辏集,繁盛倍于县治丰州,有千总驻此。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四十二里平景乡。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新城县图:东北有平景村。
在今陕西勉县东十里。《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兴五年(227)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