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庐江县有白茅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白茅山“亦名白茅岭。路达舒城”。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庐江县有白茅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白茅山“亦名白茅岭。路达舒城”。
古玄水支流。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即此。古今水系变迁多异,今已无法实指。
又名画卦台。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祭天台在府城 (今大理古城) 西。其地有武侯祠,后有山冈,台在其下。今坛壝之址犹存。相传武侯祭天画卦处也。一名画卦台。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即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元属孟定路。明改耿马宣抚司。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治城桥镇西北二里。清雍正 《崇明县志》 卷2: “普济桥镇、中津桥镇俱在北关处,距城二里。” 民国 《崇明县志》 卷2: “邑称四镇为最繁盛。北曰普济桥镇,距城二里。……西曰貊貔庙镇,
在今湖北大冶市东。《明史·地理志》 大冶县:“又东有围炉山,出铁。”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北,接沁源县界。《新唐书·地理志》:潞州屯留县“有三嵕山”。《方舆纪要》卷42屯留县:三嵕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有三峰高峻,……俗传为羿射九乌之所。一名麟山,下有三嵕水”。古山名。又称
①亦名关头。东汉置,属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后汉书·李固传》 注引南齐刘澄之《梁州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清一统志·潞安府》: 崇贤堡 “在壶关县东二十里。周三百二十五丈有奇。四面崖壁,高深十丈,有东、西门”。
古水名。亦作洚水、绛水。《尚书·禹贡》:“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后世说法不一。《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屯留: “桑钦言 ‘绛水出西南,东入海。’”《水经·浊漳水注》: 绛水 “东径屯留县故城南,其水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北召口乡南。东距画邑城遗址(桐林田旺遗址)二里。王蠋,战国时齐画邑人, 因进谏齐王不听,故退耕于野。《史记·田单列传》载:“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