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山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四十里。《寰宇记》 卷16盱眙县: 盱眙山“在县东四十里。按 《阮升之记》云: 其山形若马鞍,遂名为马鞍山。天宝中改为盱眙山,在楚州西南二百三十里”。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四十里。《寰宇记》 卷16盱眙县: 盱眙山“在县东四十里。按 《阮升之记》云: 其山形若马鞍,遂名为马鞍山。天宝中改为盱眙山,在楚州西南二百三十里”。
隋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元河南志》载:贞观殿“在含元殿北。隋炀帝造”。
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8藤县:大燕岩“雄伟秀丽,下瞰长江”。
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凉风垭。《明史·刘綎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之乱,都指挥王芬 “连胜有轻敌心,独营松门垭之冲,距大营数里。……贼乃袭杀芬,守备陈大刚、天全招讨杨愈亦死,失亡士卒二千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三国蜀汉改为永安,西晋复为鱼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
亦名巴燕庄。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巴燕乡。清宣统《丹噶尔厅志》卷6:巴燕峡“在厅城西三十余里, 巴燕庄西北三四里至峡口。峡长五里许,出峡为青海界。海北蒙番从此路进口,西藏番商来丹贸易亦由之,故土人呼为‘藏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九十六里。《方舆纪要》 卷73邑梅洞长官司: 鼎柱山 “在司西北五里。三山齐耸,屹如鼎峙”。
古名温水。又名热水池。在今四川西昌市北。《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热水池 “在都司北七十里。四时常热,流入溪河,合泸水,接金沙江”。《清一统志·宁远府一》: 热水 “源出热水塘,西流入安宁河”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霖降丹徒岘山。”元《至顺镇江志》卷7:岘山“在(丹徒)县西南五里”。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寰宇记》卷94:岘山“本名显山
在今山东兖州北六里。《方舆纪要》卷32嵫阳县:负瑕泉“其东有阙里等泉,西有蒋诩诸泉,凡八泉,俱南流,入于泗河”。《清一统志·兖州府一》:负瑕泉“以古负瑕邑得名”。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兴安县置,为利州治。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元和志》 卷22绵谷县: “因县东南绵谷为名。” 大业三年 (607) 为义城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利州治,天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