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属宋,后入于楚。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史记· 春申君列传》: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 秦置县。

②春秋时楚邑。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五里。《续汉书·郡国志》 苦县: “春秋时曰相。” 《水经·阴沟水注》: “水又曲东, 径相县故城南, 其城卑小实中。边韶 《老子碑》 文云: 老子,楚相县人也。”

③一名亶甲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太平御览》卷83皇王部引 《纪年》 曰: “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 《史记·殷本纪》 亦载: “河亶甲居相。”唐杜佑 《通典》 卷178: “相州,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


古邑名。(1)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南。商王河亶甲从隞(一作“”)迁都于此。《书序》“河亶甲居相”,即此。(2)春秋宋邑。在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史记·春申君列传》: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黄歇说秦昭王曰:“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一说宋共公曾迁都于此(《水经注·睢水》)。秦置县。


猜你喜欢

  • 棠阴市

    即今江西宜黄县东南二十里棠阴镇。清置巡司于此。

  • 阳渠

    又名千金渠。原围绕汉魏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四周。传说周公所凿。东汉初王梁、张纯相继自今洛阳市西筑堰穿渠引谷水东流,经汉魏洛阳故城,至今偃师市东南入雒水,以通漕运。《水经·谷水注》:“《洛

  • 伊克柴达淖尔

    即今青海大柴旦镇西伊克柴达木湖。《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北左翼旗:“北至伊克柴达木。”

  • 歌籁山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唐杜佑 《通典》 卷175璧州广纳县: “歌籁山在县东七十里,上有城,极险峻。” 《方舆纪要》 卷68通江县: 歌籁山在 “县东六里”。

  • 永定军

    北宋景德元年(1004)改宁边军置,治所在博野县(今河北蠡县)。天圣七年(1029)改为永宁军。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宁边军置,治博野县(今河北蠡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蠡县、博野县等地。天圣七年

  • 马湾场

    即今湖北天门市东南三十六里马湾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天门县东南有马湾场。

  • 官庄集

    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官庄。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宜城县东有官庄集。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宜城县: 官庄集 “旧名望江集,在城东十五里”。

  • 库苏古尔乌梁海旗

    清康熙间置,属唐努乌梁海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欠德曼温都尔。

  • 黄河

    即今中国著名大河黄河。最早称为 “河水”。黄河之名首见于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封爵之誓曰: 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之永存,爰及苗裔。” 《三国志· 魏书 · 袁绍传》 裴注引 《献帝传》

  • 寒溪镇

    北宋置,属衡阳县。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西。